近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CD34表达与其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亚型APL中表达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研究指出,对CD34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区分不同生物学特性及具有不同预后的APL亚型。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7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上。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
近期,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CD34表达与其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亚型APL中表达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研究指出,对CD34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区分不同生物学特性及具有不同预后的APL亚型。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7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上。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并获得系统治疗的6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抗原表达与临床特点间的关系,并采用χ2检验及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显示, CD34+患者12例(18.8%),高表达于PML/RARα-S型患者(9/19,47.4%),且常与CD2+、HLA-DR+共表达(7/13,53.8%对5/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与低完全缓解(CR)率密切相关(P<0.05)。WBC<10×109/L组、CD34-组的总体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高于WBC≥10×109/L组、CD34+组,L型组、CD2+组EFS率显著高于S型组、C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型与S型组、CD2+组与CD2-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