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在最低级别的“心理咨询师三级”的工作要求中明确,心理咨询师能依据初诊资料,作出精神病和非精神病的判断。除了提高心理咨询师的能力之外,石超明建议,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强监管和事后追责。
武汉一患者参加5个月“心理助导”成精神分裂
门槛低缺监管心理咨询市场乱象令人忧
关注理由
近年来,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心理诊所“破土而出”。然而,市场红火的背后,却难掩“资质鱼龙混杂”、“服务良莠不齐”等种种乱象。由于“证”出多门且门槛较低、缺少相应的监管机制,现实中,很多心理咨询公司往往以“赚钱”为目的,对精神健康问题出现误判的几率很高。整治心理咨询市场的“乱象”,须尽快提上相关监管部门的日程。
视点关注
失眠、心绪不宁、心理狂躁……
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您也许不认为是什么大碍,只是些找个心理咨询师“聊聊”就能解决的情绪上的“小问题”。殊不知,这些表现也可能是某些精神类疾病的初始表现。如果心理咨询师无法辨别而贸然采取心理咨询措施,将有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我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大多只是通过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技能考试”,很多并不能识别并解决深层次精神病理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精神卫生方面的专家认为,要整治心理咨询市场的“乱象”,亟须提高准入门槛、细化职业标准等手段来加强监管。
心理咨询“误事”
35岁的张女士,将公司领导的桌子掀翻了。
因与同事矛盾激化明显,常出现幻觉和幻听现象,张女士去年被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就诊,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过为期20天的住院治疗,她精神状态恢复得较好。
在主治医生看来,同事间的矛盾激化,是因为张女士精神分裂症所带来的行为表现所致。
而在张女士的逻辑里,则恰恰相反——同事间的矛盾才是她“心里不爽”的主因,“这只是情绪上的小问题”。为此,张女士自行停药3个月,并找了家心理咨询公司提供相关服务。没想到,一番咨询之后,她回到公司掀翻了领导的桌子。
无独有偶。30岁的王先生从来不认为自己精神健康方面出了问题。
自从几年前在单位的竞争上岗中落败,王先生就一直郁闷不已,工作表现每况愈下,还出现了失眠等症状。2005年年初,他找到了一家心理咨询公司进行咨询。几次咨询之后,王先生变得兴奋、多话、整晚癫狂,对女性也出现了“奇怪”的兴趣。
2005年夏天,家人发现王先生的异常状况后,将其送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王先生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经过为期一个月的住院治疗,王先生的精神有所好转。
“双向情感障碍,对精神科医师来说都是较难判断的疾病,何况是心理咨询师。这类疾病一旦误判就会严重耽误治疗。”湖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翁深宏表示,如果王先生一开始就找到专业的精神科医师对症治疗,就可以在将病情控制在初始状态,避免病情由开始的抑郁发展为躁狂。
心理咨询市场乱象
目前,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心理咨询师”,一般是通过考试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即可。
在心理咨询市场,除了“心理咨询师”之外,还有诸多“心理保健师”,后者的资格证书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认定的。
据了解,一个没有任何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只需交几千块钱培训20天,就可以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证书。
2013年5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的精神卫生法规定,从事心理bet188金宝搏官网登录窍门 、心理咨询的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有关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由于“证”出多门且门槛较低、缺少相应的监管机制,现实中,很多心理咨询公司往往以“赚钱”为目的,对精神健康问题出现误判的几率很高。
《法制日报》记者通过多方面了解到一个典型案例。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的陈先生,其儿子在17岁时得了一场病。康复后,儿子常常表现出疲劳、嗜睡、对学习毫无兴趣、说古怪的话、厌世轻生等症状,后被医院诊断为“疑似精神病”、“心境障碍”。后经专业医院治疗,儿子的病情得到控制并趋于稳定。
出院后,陈先生在媒体上看到武汉某心理咨询公司打出的“心理助导”广告,广告中所举案例的症状与儿子的表现完全一致。经咨询之后,他将儿子送到该公司,在该公司心理咨询师要求下,陈先生的儿子停止了服药。
参加了近5个月的“心理助导”之后,陈先生的儿子出现了说稀奇古怪话的症状。陈先生赶紧结束了儿子的“心理助导”。后经医院诊断,陈先生的儿子患上了精神分裂(重症)。
“我国设立了心理保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不同层次的心理问题解决办法,从各自功能来看,是必要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在准入门槛、事中监管和事后追责方面面临困境。”曾出版过《卫生法学》等专著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石超明说,因监管不严,国内曾出现过心理咨询师运用“催眠疗法”实施刑事犯罪的案例。
“聊”与“疗”标准亟待完善
“虽然我国法律规定了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但目前监管起来非常困难。”翁深宏指出,难点在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如何区分、如何取证。
2001年8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国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同时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都作出相应规定。
现行《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在最低级别的“心理咨询师三级”的工作要求中明确,心理咨询师能依据初诊资料,作出精神病和非精神病的判断。
事实上,从外在表征方面看,精神疾病与普通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明显区别。
翁深宏指出,目前,在我国心理咨询师证与电工、钳工等证书属于同一个序列。在翁深宏看来,这是“worker”(技工)而非“specialist”(专业技能),能否有能力分辨出是精神疾病还是心理问题就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
对当前心理咨询领域的“乱象”,翁深宏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不能仅仅只是凭劳动保障部门或者协会等认定的技能证书就可以“开业”,应当“到精神病专科医院或门诊接受3个月到半年的培训”,掌握基本的分辨能力,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除了提高心理咨询师的能力之外,石超明建议,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强监管和事后追责。
目前,新出台的精神卫生法已作出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治疗或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的,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执业证书或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应的细则,为有关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提供专业的依据。”石超明建议。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