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

3D STIR-SPACE序列增强扫描在颅神经海绵窦段成像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12-01
导读

           近期,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STIR-SPACE)序列增强扫描在颅神经(CN)海绵窦段成像的可行性及价值。研究指出,增强3DSTIR-SPACE序列能较好地显示CNⅢ~Ⅵ海绵窦段,能较准确了解活体海绵窦区神经结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7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对2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行3DST

  近期,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 STIR-SPACE)序列增强扫描在颅神经(CN)海绵窦段成像的可行性及价值。研究指出,增强3D STIR-SPACE序列能较好地显示CNⅢ~Ⅵ海绵窦段,能较准确了解活体海绵窦区神经结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7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对2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行3D STIR-SPACE序列增强扫描,由2名放射医师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评估CNⅢ~Ⅵ海绵窦段显示率,观察其走行、位置关系,测量CNⅢ、V1海绵窦段长度(LⅢ和LV1)和动眼神经夹角(∠A)、动眼神经与眼神经夹角(∠B)大小,并对双侧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CNⅢ、Ⅳ、V1、V2、Ⅵ显示率分別为100%、65%、100%、100%、87.5%;CNⅢ~V1沿海绵窦外侧壁走行,CNⅣ位于CNⅢ与CNV1之间,CNⅥ位于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外下缘,各神经在眶上裂汇合;CNⅢ、V1、V2在斜矢状位图像上能完整显示,呈线样高信号。CNⅣ、Ⅵ在冠状位上部分显示,呈点状高信号;左侧LⅢ=(18.7±1.0)mm、右侧LⅢ=(18.7±1.2)mm,左侧LV1=(17.9±1.6)mm、右侧LV1=(17.8±1.5)mm,左侧∠A=(153±8)°、右侧∠A=(151±5)°,左侧∠B=(26±5)°、右侧∠B=(28±5)°,双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Ⅲ=0.872、PV1=0.840、P∠A=0.329、P∠B=0.190)。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lcfsxzz.aspx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