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相关治疗
狼疮肾炎 巴洛(Balow)教授等指出,对于增殖型狼疮肾炎(LN),环磷酰胺(CTX)与吗替麦考酚酯(MMF)在诱导缓解方面疗效相当,但对阻止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生的作用尚不明确,CTX更适用于重症LN患者;对于难治性LN,可将CTX换为MMF或者其他药物。
MMF与硫唑嘌呤(AZA)在维持治疗方面的疗效相当,但考虑到经济因素,可以首选AZA;建议在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后,维持治疗应持续至少一年。
狼疮关节炎 美国哈恩(Hahn)教授认为,MMF与静脉CTX对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肾炎临床表现疗效相当;与安慰剂相比,阿贝西普(ABA)对SLE关节以外的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若使用贝利木单抗治疗SLE,则分别在第0、2、4周10 mg/kg给药,以后每月1次;患者对该药的临床反应较慢,使用后8周如补体升高可认为有临床反应,若6个月无反应可考虑停
[详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治研究进展一直是风湿科医师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此次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中,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彼得里(Petri)教授对相关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SLE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SLE发病机制的进展主要包括易感基因、免疫紊乱及环境触发因素3个方面。
其中,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经发现了与SLE相关的几乎所有基因,主要包括HLA-DR/DQ、STAT4、IRF5 等;免疫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复合物的发生发展、免疫信号传递的异常以及Toll样受体/干扰素(TLR/IFN1)通路异常;目前已经认识到的环境触发因素包括紫外线、药物(尤其是紫锥菊和复方新诺明)、吸烟(可能抵消羟氯喹的治疗作用)、感染(尤其是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环境污染物(包括硅、水银和杀虫剂等)。
临床表现 SLE男性患者更易出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