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

外阴部皮疹1个月,破溃伴疼痛10天一例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王涛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3-03-05
导读

         患者女性,15岁,因“外阴部皮疹1个月,破溃伴疼痛10天”就诊。确诊为二期梅毒,外阴扁平湿疣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性溃疡。

关键字:  外阴 | 皮疹1 | 破溃 | 疼痛 

  病例介绍

  主诉及现病史 患者女性,15岁,因“外阴皮疹1个月,破溃疼痛10天”就诊。患者1个月前发现外阴处皮疹,无痛痒感,伴发热,体温38℃左右,自服感冒药3天后热退,但皮疹增多。10天前在外院就诊,未行相关检查,根据皮损形态诊断为尖锐湿疣,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外阴部皮疹,后皮疹破溃并伴疼痛,转入我院。追问病史,患者于4个月前有性生活史,否认此次出疹前外阴无痛性破溃史。

  查体 双侧腹股沟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数枚,无压痛。皮肤科检查:左侧大阴唇处可见多枚黄豆至蚕豆大小扁平丘疹,稍高出皮肤,表面潮湿,覆有灰白色膜,界限清楚。右侧大阴唇处可见8 cm×4 cm大小溃疡,基底部有较多肉芽组织,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附着,界限清,皮损处触痛,其旁有类似小溃疡2处。躯干、四肢、掌跖处均未见皮疹。

  辅助检查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1:2560,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1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左侧大阴唇皮疹醋酸白试验阴性;右侧大阴唇溃疡处分泌物细菌培养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药物敏感性试验提示对利福平、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均敏感。宫颈口分泌物淋球菌涂片加培养、支原体培养及衣原体培养均阴性。

  诊治经过 确诊为二期梅毒,外阴扁平湿疣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性溃疡。予苄星青霉素 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克林霉素 1.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7次;溃疡处外用锌氧油保护创面。

  25天后复诊,患者右侧大阴唇溃疡缩小为蚕豆大小,左侧皮疹消退;40天后复诊,右侧大阴唇溃疡基本愈合;3个月后复查RPR阴性,TPHA 1:320,皮疹无复发。

  讨论

  临床表现

  二期早发梅毒疹形态多样,常被称为“万能模仿者”,包括玫瑰疹、斑丘疹、丘疹、扁平湿疣等。扁平湿疣是二期梅毒疹形态之一,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等皮肤互相摩擦和潮湿的部位。由表面潮湿的扁平丘疹融合而成,稍高出皮面,界限清楚,表面糜烂,形如菜花,覆有灰白色薄膜,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

  早期梅毒若不接受治疗,约50%的患者在感染5~10年后出现三期梅毒的症状,如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等,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梅毒尤为重要。

  鉴别诊断

  由于扁平湿疣与尖锐湿疣同为性传播疾病,且好发部位相同、皮疹形态相近,因此极易混淆。但是二者在临床上还是可以鉴别的。

  扁平湿疣基底部较宽无蒂,表面湿润、污秽、糜烂,通常无角化;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皮疹处分泌物可查到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学试验均阳性;组织病理变化为血管周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内皮细胞增生。

  而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皮疹呈菜花状、球团状且有蒂,表面相对清洁,醋酸白试验阳性;特殊性病理改变有表皮乳头瘤样增生,棘层上部和颗粒层凹空细胞及真皮乳头层内毛细血管扩张;可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皮损中的病毒抗原。

  误诊原因

  ① 患者未详尽提供病史:患者为青少年,未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未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病史,如是否发生过硬下疳、性伙伴是否有类似症状等。② 梅毒起病隐袭,皮疹表现呈多样性,医生鉴别诊断能力不足。③ 治疗不当使皮疹特征丧失:本例在外院按错误诊断进行治疗后,右侧外阴部特征性梅毒疹消失,幸左侧皮疹尚保留,否则后继诊治难度将会更大。

  防范误诊的对策

  临床医生,尤其是皮肤科、妇产科、外科医生应熟练掌握梅毒等性病的临床知识,仔细询问病史;对发生在肛周外阴部的皮损要进行多方面分析判断,鉴别诊断时思路要开阔。可行醋酸白试验、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检查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等,必要时应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