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有新方法

作者:孙国根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24-01-26
导读

         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李华伟教授领衔,该院舒易来教授主导合作完成的全球第一个临床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已研发出针对OTOF基因突变的耳聋基因治疗药物(RRG-003),并自主创新开发出精准、微创的耳部递送路径和装备。1月25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以长文形式发表了该成果。

        本网讯(驻地记者 孙国根)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李华伟教授领衔,该院舒易来教授主导合作完成的全球第一个临床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已研发出针对OTOF基因突变的耳聋基因治疗药物(RRG-003),并自主创新开发出精准、微创的耳部递送路径和装备。1月25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以长文形式发表了该成果。

        舒易来告诉记者,中国每年有不少新生先天性耳聋患者,其中60%与遗传基因缺陷相关。遗传性耳聋严重阻碍了儿童言语、认知以及智力发育。然而,目前临床上尚无任何治疗药物。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根治遗传性耳聋最有潜力的策略之一,基因治疗能够通过递送载体将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直接递送到内耳,使表达功能正常的蛋白恢复正常功能,从而在根本上恢复或改善耳聋患者听力。

        据悉,OTOF基因(表达耳畸蛋白)的致病突变会引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即听神经病的一种类型,患者通常表现为重度、极重度或完全听力损失和言语障碍。在中国婴幼儿听神经病人群中,因OTOF基因突变致聋的发病率高达41%。

        为了克服大基因内耳递送难题,研究团队利用AAV(腺相关病毒)的双载体递送系统,即由两个腺相关病毒AAV载体携带OTOF基因,恢复了OTOF耳聋动物模型的蛋白表达,显著改善了听力。腺相关病毒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治疗递送载体,然而OTOF基因超出了单个腺相关病毒的装载容量。据舒易来解释:“一辆车搬不动它,需要两辆车一起搬,药物注射入人体后,这两辆车需要合并起来,这样就能发挥整体力量。”

        据了解,2022年10月,研究团队的临床试验招募启动,并随后实施遗传性耳聋患儿的基因治疗。之后,从大龄儿童到小龄儿童,临床试验陆续纳入多例患者完成基因治疗。目前,最长的患者随访时间已达1年以上,患儿已经可以进行日常对话。

        2岁儿子牛牛(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孩子的妈妈告诉记者,牛牛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耳聋,并且是最严重的那种——全聋。如果不接受治疗,他的世界将永远处于无声之中,更不能说话。孩子妈妈说:“1岁多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对任何声音都没反应,也不会讲话。他以前敲门是不带声音的,只是轻轻地把手放到门上,模仿人家敲门的动作,但从不敲出声音。”参加临床试验后,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牛牛终于能够听到声音了。

        据介绍,中国专家开展的基因治疗通过耳部微创的方式,将药物一次注射到患者内耳,随访期间,药物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多名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听力和言语功能明显恢复。

        据悉,本次临床研究获得突破,也是一次院企合作、利用互补优势高效推进产学研转化的尝试,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借力基因科技公司在药物开发上的经验,打通了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产业化设计、工艺生产、安全评估等通路,建立了产学研发展新模式,推动了耳聋基因治疗的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介绍,为增强基因和细胞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能力,医院成立了“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 借力基因科技公司在药物开发上的经验,已打通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产业化设计、工艺生产、安全评估等通路,建立了产学研发展新模式,开展耳聋、眼病和头颈肿瘤等基因和细胞治疗。今后,医院将全力支持并积极鼓励科技前沿探索和临床转化研究,攻坚克难,给耳聋患者带来新希望。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