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高通胀高流通时代,我国应密切关注输入猴痘病例的风险,对猴痘疫情时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建议在对公众进行猴痘预防和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体系,为减少传播,尽快在皮肤科、性病科等相关机构尽快设立哨点,有利于猴痘病例的早期发现和密切接触者追踪。
本报讯(驻地记者 孙国根) 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领衔的科研团队以《猴痘——逼近亚洲的一种危险》为题,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科学前沿》(《BioScience Trends》)发表文章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最高级别的公共卫生警报:猴痘疫情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高通胀高流通时代,我国应密切关注输入猴痘病例的风险,对猴痘疫情时刻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建议在对公众进行猴痘预防和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体系,为减少传播,尽快在皮肤科、性病科等相关机构尽快设立哨点,有利于猴痘病例的早期发现和密切接触者追踪。
卢洪洲认为,猴痘病毒是一种人畜传播性疾病,感染后的平均症状期为三周,无症状患者比例较低。感染猴痘病毒的人至少需要隔离3周。猴痘疫情的蔓延将对劳动力供给和商品服务提供产生负面影响。今年猴痘爆发期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五大洲都报告了病例。而且超过90%的已知病例发生在男男性行为者(MSM)中。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患者有明确的疫区旅行史。这引起了全球研究人员的关注。最新研究报告表明,本次猴痘爆发中报告的患者中有95%是通过性接触感染的,并且在95%的患者精液中检测到猴痘病毒DNA。5月以来,全球已有80个国家报告了猴痘感染,截至7月23日,已确认超过17,000例病例。不到3个月内确诊病例的数量与过去20年的数量相当。
卢洪洲科研团队认为,本次猴痘病例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原因可能是缺乏天花疫苗保护。自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根除天花以来,世界范围内已停止接种天花疫苗。此外,许多欧洲国家放宽了对新冠病毒的防控措施,导致人员流动和旅行更加频繁。这也是疫情迅速蔓延的可能原因之一。
世卫组织应对猴痘疫情的时间表。 数据来源:https://ourworldindata.org/monkeypox;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onkeypox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疫苗。现有的用于高危人群预防猴痘或暴露后预防的疫苗仍然是天花特异性疫苗。现今,第三代天花疫苗已经研制成功。
目前,天花疫苗用于猴痘的预防仍主要局限于高危人群或治疗该病的医务人员。鉴于爆发的风险,英国已开始向一些医务人员或有接触猴痘病毒风险的人提供天花疫苗。7月22日,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欧盟批准扩大天花疫苗适应症,以预防猴痘并阻断病毒传播。然而,目前并不推荐人群大规模接种猴痘疫苗。
卢洪洲科研团队在关于猴痘的评述中说,免疫缺陷可能导致猴痘感染的临床结局不佳,艾滋病毒(HIV)感染可能会加重猴痘感染症状或有更高风险的临床不良结局。因此,团队认为,虽然目前并不建议对主要高危人群 MSM 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但强烈建议加强对其HIV感染状况的监测。
卢洪洲说,中国大陆存在爆发猴痘的风险。韩国、日本等中国周边国家已有猴痘确诊病例报告。尽管这次暴发期间的大多数病例都涉及MSM,但其中也包括少数与这些病例没有已知流行病学联系的儿童。这表明密切接触、飞沫和气溶胶仍可能构成相当大的传播风险。非性密切接触传播仍需慎重考虑,防控疫情。
猴痘病例的全球分布。 数据来源:https://ourworldindata.org/monkeypox
卢洪洲科研团队指出,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联系的逐步恢复,输入性病例可能在中国不可避免。 针对这一风险,中国已采取了一系列迅速有效的措施,如我国6月发布了《猴痘诊疗指南》;7月24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来自报告猴痘病例和疑似症状国家的旅客入境时,应向海关报告等。猴痘作为一种传染病可以添加到当前的新冠跟踪系统中,以进行更好的监测和管理。鉴于目前中国新冠“动态清零”的策略,猴痘在中国传播的风险仍然很低。虽然有这些有利条件,但猴痘疫情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因此设立相关哨点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报告尤其重要。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