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暨南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共同发表论文,旨在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突触超微结构与突触素(SYN)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指出,运动训练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脑梗死边缘区突触结构变化及突触素蛋白的表达上调有关。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92卷第9期《中华医学杂志》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暨南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共同发表论文,旨在研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皮质梗死边缘区突触超微结构与突触素(SYN)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指出,运动训练能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脑梗死边缘区突触结构变化及突触素蛋白的表达上调有关。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92卷第9期《中华医学杂志》上。
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作成年SD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模型,术后按随机数字方法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运动训练组(n=30)和对照组(n=30),假手术组(n=10)。运动训练组从术后48 h开始每天予以电动跑笼训练;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则置于普通笼内饲养,除可自由进食与自主活动外,不予以任何针对性训练。三组大鼠在造模术后第3、7、14、21及35天分别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随后灌注固定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皮质梗死边缘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IHC)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B)观察脑组织梗死边缘区SYN蛋白的表达。
结果显示,在造模术后第7、14、21、35天,运动训练组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7d:(7.8±0.8)分;14d:(5.6±0.8)分;21d:(3.3±0.8)分;35d:(3.0±0.8)分]均优于对照组[7d:(8.8±0.7);14d:(7.7±0.9);21d:(6.9±0.8);35d:(4.2±0.8),P<0.05],且于透射电镜观察下可见运动训练组大鼠皮质梗死边缘区的突触前、后膜结构较完整,突触前膜内囊泡数量增多;而对照组大鼠皮质梗死边缘区的突触结构肿胀明显,突触前、后膜结构模糊,突触前膜内囊泡数量减少。与此同时,运动训练组脑组织梗死边缘区SYN蛋白的表达则在造模术后第21天(0.8±0.1)与第35天(0.7±0.1)均多于对照组(0.4±0.1;0.5 ±0.1,P<0.05)。然而在造模术后第3天,不论是神经运动功能评分还是SYN蛋白的表达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