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龋病发展过程中,细菌种类的组成和相对丰度一直在不停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还未可知。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晚期牙本质龋临床症状和特殊微生物之间的联系。
在龋病发展过程中,细菌种类的组成和相对丰度一直在不停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还未可知。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晚期牙本质龋临床症状和特殊微生物之间的联系。
研究共使用111颗恒前磨牙和磨牙间接模拟龋坏到牙髓炎的进展。评估临床症状,并依据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ndodontics诊断标准对牙齿进行诊断。收集样本进行16S ribosomal DNA sequencing检测。分别采用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和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分析独立评估微生物丛和临床症状/诊断之间的联系以及alpha多样性和临床症状/诊断之间的联系。
结果显示,16S ribosomal DNA sequences分配至13,852个运算分类单位。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和Spearman correlations结果显示,细菌群落和γ-变形菌的相对丰度与牵涉痛之间、γ-变形菌与牙髓电活力测试反应之间、放线菌属和丙酸杆菌属与诊断之间呈负相关(r > 0, P < .05)。相反,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牵涉痛、冷测试、叩诊和诊断呈正相关(r > 0, P < .05)。Lactobillus reuteri为益生素细菌,在牵涉痛牙齿和诊断为有症状不可逆牙髓炎牙齿中的丰度更高。alpha多样性和临床症状/诊断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不明显(P > .05)。
结论:在大多数深层牙本质龋中,临床症状和诊断与特殊的微生物存在明显关联。
原始出处:
Cuicui Sun, Yanan Xie,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Microbiota in Advanced Caries. J Endod., 2020 Apr 12;S0099-2399(20)30148-5. doi: 10.1016/j.joen.2020.02.011.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