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所谓的他汀副作用,竟是错觉?科学家发现,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大部分症状,可能都是反安慰剂效应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1-11-18
导读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吃他汀类药物后会出现肌肉疼痛、疲劳和抽筋等副作用,请不用担心,因为这可能只是心理作用! 近日,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Darrel Francis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他们通过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发现,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大部分症状竟然都是反安慰剂效应。所谓反安慰剂效应,就是服用药物的人对药物抱有负面的态度,抵消了安慰剂效应。 也

关键字:  他汀类药物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吃他汀类药物后会出现肌肉疼痛、疲劳和抽筋等副作用,请不用担心,因为这可能只是心理作用!

        近日,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Darrel Francis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他们通过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发现,他汀类药物引起的大部分症状竟然都是反安慰剂效应。所谓反安慰剂效应,就是服用药物的人对药物抱有负面的态度,抵消了安慰剂效应。

        也就是说,吃他汀后出现的这些症状,并不是由服用的药物引起的,而是心理作用。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医生们不应将服用他汀类药物而出现的副作用归因于它本身。

        人们往往认为癌症是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实心脑血管疾病才位居各种死因的首位。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基础、最常见的用药就是他汀类药物,它主要通过降低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然而他汀类药物常常因为它的副作用(比如肌病,肝脏不良反应,胃肠反应等)被患者停用,导致它本该有的潜在治疗益处慢慢丧失。

        关于他汀类药物引发的副作用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服用他汀后出现的副作用是真实存在的,也有人认为副作用根本就是患者的心理作用。

        所以,真相究竟如何呢?

        Darrel Francis教授团队打算一探究竟。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Darrel Francis教授团队是如何进行这项临床试验的。

        这个临床试验是采用多交叉、三臂、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在2016年5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期间,研究人员们从英国的17个转诊中心招募了62名参与者,其中有60名参与者符合条件被筛选入组。

        入组前,所有的参与者都有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史,而且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的2周内出现了副作用,随后停用他汀类药物,并且没有重新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打算。

        参与者们服用他汀后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肌肉疼痛”(n = 36,60%)、“疲劳” (n = 9,15%)和“抽筋”(n = 6,10%)。

        入组本试验后,每个参与者都需要接受为期12个月的治疗。

        用药方案设计的很有趣。研究人员给每个参与者都准备了12个药瓶,有4个里面装的是一个月的他汀类药物,另外4个装的是等量的安慰剂,还有四个是空瓶子。

        在把药物分配给各个患者之前,研究人员会随机打乱12个药瓶的顺序,然后每个月给患者发放一个药瓶,分12个月发放完。

        在整个试验期间,参与者无论何时出现了无法忍受的症状,都可以随时停药,并在应用程序上记录下来。等到下个月拿到新的药瓶之后,他们将继续按照规定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方式和前面一样,直到12个月的治疗时间结束。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参与者每天都需要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提交一份症状强度评分,评分范围从0(无症状)到100(可想象的最严重症状)。

        最后,有49名参与者完成了完整的12个月治疗方案。

        总的来看,参与者在收到空药瓶的月份出现症状的平均评分为8分,服用安慰剂药瓶的评分为15.4分(与空白组相比P < 0.001,有显着性差异),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评分为16.3分(与空白组相比P < 0.001,有显着性差异)。

        有趣的是,服用安慰剂与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症状的平均评分竟然没有显着差异(P = 0.39)。

        显然,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的症状可能并不是他汀类药物导致的。

        咱们再来看一些细节。

        在60名参与者中,有31名停用过药物,其中停用他汀类药物有26名,停用安慰剂有23名。不难看出,有一部分参与者在整个试验中即停用过他汀又停用过安慰剂。

        收回所有的药瓶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一共剩余84个药片。结合应用程序的记录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其中46个是他汀类药物(21.6%),停药中位数时间为15天;38个是安慰剂 (17.2%),停药中位数时间为18天。

        显然,停用他汀类药物的片数和时间并没有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 = 0.173)。

        研究人员还想了解,是否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记录的症状严重程度分辨出参与者服用的是他汀类药物还是安慰剂。

        但是结果显示,根本办不到。

        而且通过停药后症状缓解的程度,也并不能判断该药片是他汀类药物还是安慰剂(P = 0.48)。

        因为,不管是他汀类药物还是安慰剂,停药后3天内的评分都下降了超过一半。

        令人欣喜的是,在试验结束的6个月后,在这60名参与者中有30名(50%)重新服用了他汀类药物,有4名计划重新服用他汀类药物,1名无法取得联系。

        但还是有25名参与者没有重新服用他汀类药物,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有18名担心有副作用,4名参与者的胆固醇已经降低无需再用药,1名觉得之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也并没有降低胆固醇,1名刚被诊断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还有1名竟然觉得自己“太老”而不想服用他汀类药物。

        需要强调的是,在重新服用他汀类药物的30名参与者中,有10名是在试验期间因副作用而停止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

        总的来说,这个研究表明,所谓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并不是由它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心理作用导致的。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