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首个校企 干细胞创新联盟在京成立。该联盟是中国首个以高校和企业为“班底”组织成立的干细胞技术领域创新联盟,专注于共同探索 干细胞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0多所高校和北京泰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中国在许多科技领域没有领先,但在 干细胞领域中国有可能、而且非常可能走在世界前列。”12月22日,在“中国高校-企业 干细胞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被誉为“ 干细胞之父”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医学院 分子生物系主任施松涛如是说。
中国高校-企业 干细胞创新联盟(下简称“联盟”)是中国首个以高校和企业为“班底”组织成立的干细胞技术领域创新联盟,专注于共同探索 干细胞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0多所高校和北京泰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施松涛此次就是以北京泰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出席此次会议的。
“在一个领域的领先不是发表几篇高水平论文能看得出来的,要有基础、有应用,在整条技术产业链条上都走在前面。”施松涛认为,中国在 干细胞这一领域有先发优势,要尽快制定中国的乃至世界性的 干细胞技术标准,加快挖掘 干细胞在临床转化方面的潜力,实现技术落地。“这需要国内同行团结起来,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联盟的成立就是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一个最好的平台。”
北京大学 医学院是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该院院长郭传瑸在致辞中表示,有志于干细胞技术转化和临床研究的团队或个人,可借助中国高校-企业 干细胞创新联盟这一平台,以共同申请课题、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的方式展开深入探索,进而推进干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干细胞技术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高润生出席了联盟成立仪式并致辞。他称,教育部大力支持中国高校-企业 干细胞创新联盟的成立。“联盟集成高校、企业甚至国际力量,促进国内 医学的发展,意义非同小可。”高润生说,放眼全球,创新联盟、创新网络和协同合作组织已是力促科技进步的主旋律,希望联盟各单位以联盟成立为共谋发展的起点,做到不忘初心,在联盟内形成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促进各类资源的有效联动。
自施松涛2000年发现 干细胞以来,10多年来 干细胞已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临床应用前景。作为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 干细胞因取材方便安全、免疫排斥和交叉感染风险小,已经成为干细胞治疗的最佳细胞来源之一。目前,全球首家依据GMP标准建设的集 干细胞研究、储存、临床转化于一体的医学机构—— 干细胞库已经联合北京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利用 干细胞在牙髓再生、 颌面部组织再生等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一系列重大临床实验成果,并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纤维化等疾病的临床试验。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