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树脂粘接系统的临床应用牙体硬组织的粘接难点及临床对策
专家简介
岳林,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临床专业特长:疑难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根管治疗、复杂根管问题的处理;牙体缺损的保存修复。参与编写全国统编教材《牙体牙髓病学》(第4至7版),获省部级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作10余部。在全国范围的讲学及主办的国家级“现代根管治疗”继续教育学习班产生了较大影响。多次赴国外参观、学习。
现任中华188体育平台论坛 医学会副秘书长、中华188体育平台论坛 医学会牙体牙髓专业委员会常委、卫生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188体育平台论坛 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多家核心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人。
临床上对牙体缺损进行复合树脂直接修复的主要固位方式是粘接,粘接的关键是界面的处理和把控。临床操作中,粘接环节存在一些难点和困惑,本期北京大学188体育平台论坛 医学院岳林教授为大家介绍粘接界面之一――牙体硬组织的特征与粘接系统的临床应用。
牙体缺损直接修复材料的固位方式
在临床工作中,188体育平台论坛 医师经常遇到龋齿、牙釉质发育不全、慢性牙体损伤如楔状缺损、急性牙体损伤如外伤等牙体硬组织缺损的疾病,治疗方法以往采用银汞合金直接充填修复,现在多采用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两种治疗方法,所用材料不同,修复体的固位方式也大不相同。
银汞合金机械固位采用银汞合金充填窝洞,因所用材料不能与牙体组织结合,在临床操作时,须在缺损部位制备出机械固位洞形,除要求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楚、洞缘线圆钝外,还可能要磨除更多的健康牙体组织以形成“倒凹”、“鸠尾”、“梯形”、“盒状”等各种固位形,使充填体不至脱落。这种机械固位方式的充填体在与牙体组织表面的接触关系上,虽好似紧密贴合,但实际上微观看则为点对点的接触,界面留有很多细小缝隙(图1),容易形成微渗漏,使充填体边缘出现继发龋。
复合树脂粘接固位近三十多年来,由于复合树脂材料与天然牙齿色泽接近,粘接技术不断发展,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从粘接原理上来看,若将两个同种或异种固体物质进行粘接时,需通过粘接剂将两者衔接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无缝的粘接复合体,共包含以下5个部分:粘接物质、被粘接物质、粘接剂以及粘接剂和两固体之间构成的两个粘接界面(图2)。固体和粘接剂之间可以通过化学结合、物理吸附和润湿或机械嵌合等方式互相连接。
牙体缺损部位用复合树脂粘接修复,其固位方式不依赖机械固位,主要靠粘接强度。在这个粘接复合体中,粘接剂与复合树脂之间是化学结合,而粘接剂与牙体组织表面则为微机械嵌合的连接方式(图3)。所谓微机械嵌合是指粘接剂在未固化之前(即液体状态时),在微观上坑洼不平的表面自然润湿,通过物理吸附铺展至整个接触界面。粘接剂固化后,可以像楔隼一样把两种物质连接在一起,构成微机械嵌合(图4)。
牙体硬组织与树脂粘接
树脂粘接剂的主要粘接对象是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和牙本质。二者均由矿物质、有机物和水构成,具有明显的亲水特征。而复合树脂材料是一种高分子的有机材料,具有显著的疏水特征。加之牙体组织经切磨预备后,牙釉质和牙本质表面都会松散地贴覆一薄层由细菌、牙组织碎屑和唾液薄膜混合而成的玷污层(Smearlayer)。对这两种不相容物质的连接主要依靠粘接剂,对界面的处理,成为粘接技术和粘接剂研究、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最关键环节。
市场上粘接剂的品牌、种类非常多,但临床上使用的实际上是两类粘接剂:磷酸酸蚀冲洗粘接系统和自酸蚀粘接系统。
磷酸酸蚀粘接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博诺科雷(Buonocore)发明,主要用于牙釉质粘接,先以无机磷酸将釉质表面酸蚀至脱矿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再行粘接。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1979年由日本学者发明全酸蚀粘接技术,仍采用无机磷酸,同时酸蚀牙釉质和牙本质,经冲洗后再粘接。有人将市场上的粘接剂产品划分为七代,其中第四代和第五代产品属较为成熟的全酸蚀粘接系统,第四代产品由磷酸酸蚀剂、处理剂和粘接剂构成三步法酸蚀粘接系统;第五代产品则将处理剂和粘接剂合二为一,与酸蚀剂组成两步法的酸蚀粘接系统。
自酸蚀粘接主要针对牙本质,上世纪90年代由日本学者发明,现指市场上的第六代和第七代产品(图5)。与磷酸酸蚀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自酸蚀系统不用无机磷酸酸蚀,故无需水冲洗。第六代自酸蚀粘接剂为酸蚀预处理剂和粘接剂组成的两步法系统;第七代产品则将酸蚀预处理剂和粘接剂合为一瓶,临床上只需一步操作。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