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多点执业政策利好的形势下,不少临床医师都在探索和创新多点执业的模式。
近日,以北京大学 医院第五门诊部朱涛医师为主发起人,组织成立了“体制内 医师集团”。其既无需医师离开体制,承担独立创业的风险;又可以满足医师多点执业的愿望,引起很多 医师的关注。今天,我们就邀请主发起人朱涛医师对该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今日 》:请您介绍“体制内 医师集团”。
朱涛医师:我们组建体制内 医师集团的想法是逐步形成的。2015年4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在梳理“2015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时提到,要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深化医联体内部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医联体核心医院与下一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签订集体多点执业协议,让更多的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提供医疗服务。同年5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医师牵头发起的“体制内医师集团”成功吸引多个科室的医师加入,而获得业界广泛关注。
体制内 医师集团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成立的,目前已吸纳30多位 医师,涵盖 各个专科。本集团目前挂靠在一公司旗下,对外的资源对接、业务谈判均以公司的名义进行。体制内医师集团的运作能否最终取得成功,目前尚无法预测,但我们已经向前迈出了一步。
《今日 》:什么是“医+”的概念?
朱涛医师:“医+”的概念实际上是针对“互联网+”提出的。首先,正如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一样,我们也想趁国家的利好政策,做时代的主人。希望医务人员可以集体发声,主导医改、医疗的前进方向。
其次,正如互联网与社会上各种资源对接一样,医疗也可以和各种产业对接,医师集团的形式更有利于医疗资源调动,以医师为中心,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者,我们要让懂医疗的人来做“医+”的项目,而不是让互联网来做,主导“互联网+医疗”的行业是互联网,但一些实例表明,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医疗产业,因为医疗的核心是医师与患者的关系。
《今日 》:该模式的优势在哪?
朱涛医师:目前,很多医疗机构通过资格验证、有实体诊所、有先进设备,但缺乏优质的医师资源。体制内 医师集团既可依托高水平 医师的理论和技术的优势,又可凭借专业的法律、财务支撑团队与上述医疗机构对接和洽谈,帮助医师实现多点执业。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