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牙周维护治疗的内容和时机

作者:孟焕新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 日期:2015-12-23
导读

牙周维护治疗应基于患者个体以往的病情、疾病的危险因素、菌斑控制水平、临床状况的评估结果因人而异、因牙而异地做出计划,在基础治疗结束后即应开始,疾病复发时则需转回基础治疗或转入手术治疗。

关键字: 牙周 | 维护治疗 | 内容 | 时机

牙周维护治疗应基于患者个体以往的病情、疾病的危险因素、菌斑控制水平、临床状况的评估结果因人而异、因牙而异地做出计划,在基础治疗结束后即应开始,疾病复发时则需转回基础治疗或转入手术治疗。

牙周维护治疗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病情的评估对牙周组织的评估包括菌斑量、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牙龈退缩程度、炎症程度、根分叉病变、牙松动度、咬合创伤等,此外,牙的咬合和功能状态、修复体和基台的情况、种植体的稳定性、医源性因素的影响及牙周病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等也要评估。所有的评估内容都应与上次的复查结果比较。

在维护期内,以有菌斑的牙面占全口现存牙面的百分比来计算,20%以下较为理想,40%以下为可接受。有无探诊后出血是判断牙龈有无炎症的客观指标,探诊出血位点占全口位点的百分比应在25%以下,超过25%者应缩短其复查和维护治疗的间隔期。2~3个月间隔期间探诊深度增加或新附着丧失超过2mm,提示对该部位应由维护转入积极的再治疗,以避免炎症复发部位出现活动性破坏。每隔6~12个月对全口牙或个别重点牙拍摄X线片监测牙槽骨的变化。

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和菌斑控制机械性菌斑控制是预防和控制牙周病的首选方法。 应从始至终贯彻于牙周病患者治疗的全程,以激发其维持 卫生的主观愿望,建立起主动保持 卫生的习惯,不断提高其自我机械性菌斑控制(如刷牙,使用牙线等)的效率,懂得应定期向医师寻求专业的机械性菌斑控制。医师则针对患者易于忽视或无法达到的牙面、区域进行洁治,使牙的各个面都洁净,保证牙周组织处于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中。

实行必要的治疗全口洁治和 卫生指导是维护期中所有患者都必不可少的。

卫生良好者,探诊深度≤3mm,或者个别部位探诊深度仍在4~5mm,但都无探诊出血,可进行预防性洁治,不需龈下刮治。所有探诊出血的位点和探诊深度≥5mm的牙周袋都应仔细地再次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维护期间以去除龈下菌斑为主要治疗目标,不再要求大量去除感染的牙骨质。

维护期间,对 卫生变差的患者,一方面仍需进一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分析影响其 卫生状况改变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治疗。如,纠正刷牙中的不良习惯,劝戒烟,发现引起菌斑滞留的因素(未治疗的龋齿、充填物悬突及不合格的修复体、暴露的粗糙根面等)并治疗或纠正之。牙本质敏感、调整咬合等则视需要而定。牙周炎复发或加重的患者则应及时从维护期的治疗转入积极的再治疗,包括牙周手术以控制病情。

复查间隔期及治疗时间的确定①大多数牙龈炎患者,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维护治疗。

②大多数牙周炎患者,复诊间隔期不宜超过6个月。牙周积极治疗后的6个月内,牙周组织始终处在修复和改建期,此时期的 卫生对组织愈合具有重要意义,复查宜频繁些,建议每3个月一次;菌斑控制或依从性差者,最好1~2个月即复查一次,以清除菌斑和强化指导,待疗效稳定后再逐步延长间隔。间隔期的确定应按照各人的临床状况及评估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

③牙周炎复发或高危因素加重的患者,复查的间隔期宜缩短为1~3个月。常见的高危因素有: 卫生状况不良;有较多、较快的牙石形成;部分牙位仍存在较深的牙周袋;部分牙的牙槽骨破坏超过根长的1/2;超过25%的牙周袋探诊出血;牙周组织破坏迅速,牙周手术未能改善牙周组织状况;咬合异常;复杂病例伴有根分叉病变或冠根比例失常;有复杂的修复体;正在进行正畸治疗;有龋齿发生;吸烟;有促进牙周组织破坏的全身疾病因素或基因背景。

(本文摘自“孟焕新.中国牙周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获主编和出版社授权、同意。)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