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举行的2012年中国狂犬病年会披露,尽管狂犬病导致的我国传染病死亡人数排序从2004年的首位降至目前的第三位,但目前我国仍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与会专家提出2011年~2025年中国消除狂犬病的路线图建议。
[详细]
尽管蝙蝠在咬人或任何哺乳动物的时候会令被咬者感染狂犬病,但这些病毒却很难在一般人群中持久存在。据美国田纳西大学的Daniel Streicker及其同事的一项新的研究,这是因为人类和蝙蝠之间的关系遥远,而狂犬病毒需要一个更为熟悉的宿主才能完成物种之间的跳跃。
[详细]
本报讯由于“健康犬能携带并传播狂犬病毒”的认识普遍存在,不少被犬所伤者长期处在极度恐惧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与美国CDC、贵州省CDC、美国佐治亚大学等单位联合研究得出的结论,否定了“健康犬能传播狂犬病毒”之说。
领衔此项研究的张永振研究员介绍,该研究的现场选在狂犬病高发的贵州省安龙县。
该县2004年狂犬病发病率曾高达10/10万以上,疫点周围犬群中狂犬病毒流行率较高。
张永振告诉记者,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狂犬病专家咨询会技术报告称:“伤人的犬或猫在暴露发生后至少10天保持健康,可以终止人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措施。
”国外有研究也表明,犬在出现狂犬病临床症状前3天的唾液中可以检测到狂犬病毒。
75%的犬患狂犬病后仅存活4天,所有的狂犬病犬在出现临床症状的10天内死亡。
[详细]
WHO(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发布的《狂犬病疫苗:WHO立场文件》中明确指出,暴露前预防接种的对象是因居住地或职业而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的高危人群(例如从事狂犬病病毒或其他狂犬病样病毒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兽医、动物工作者)。
[详细]
美国的研究人员Dietzschold及其同事报告说,一种重组DNA技术可以用于制造一种减毒活疫苗,它可以保护接种者不受狂犬病感染,而且可以在感染后从脑中清除狂犬病毒。研究成果7月6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详细]
2006年10月,卫生部印发了《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176号),对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年12月11日,为适应我国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研制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卫生部组织制定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自本规范印发之日起,《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同时废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