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马长生:房颤导管消融时代已到来

作者:赵洁慧 张利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10-13
导读

         我国华法林应用率不足10%,即使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的患者,华法林使用率也仅20%。抗栓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是房颤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华法林虽能显著降低卒中风险,但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严重不足。一系列研究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预防房颤卒中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且不增加大出血风险。新型抗凝药为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房颤卒中预防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马长生教授

 

  论坛报:我国房颤发病情况和治疗现状如何?

  马长生教授:胡大一教授等调查发现,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66%,总患病人数超过600万,居全球首位。房颤患者较正常人群卒中发生率升高5倍,心力衰竭发生率升高3倍,且住院率和死亡率均升高。

  我国华法林应用率不足10%,即使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的患者,华法林使用率也仅20%。抗栓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是房颤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华法林虽能显著降低卒中风险,但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严重不足。

  一系列研究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预防房颤卒中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且不增加大出血风险。新型抗凝药为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房颤卒中预防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论坛报:您怎样评价导管消融治疗地位在指南中的进一步提高,您认为其是否应作为房颤的一线治疗?

  马长生教授: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导管消融组在1年随访期间房颤复发风险降低65%。Cappato等对全球房颤导管消融的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同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则进一步降低。

  随着对房颤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大量导管消融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在不断扩展和更新。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0年房颤指南推荐,对于无或伴轻微心脏病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考虑到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有经验医生进行导管消融相对安全,导管消融可以是经过选择的患者的初始治疗。

  今年ESC进一步更新房颤指南,将一线治疗的推荐级别从Ⅱb提高到Ⅱa。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律学会(ACCF/AHA/HRS)2011指南中虽未强调一线治疗的问题,但亦将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推荐级别从Ⅱa提高到Ⅰ级,并在导管消融适用范围方面较2006版指南有所扩展,即对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是合理的(证据等级A),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可能是合理的(证据等级A)。

  另外,与2007年房颤导管消融专家共识相比,2012年共识中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亦进一步提高。共识指出:对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推荐行导管消融,对AAD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亦合理。该共识进一步指出,导管消融可作为部分阵发性房颤的初始治疗,确定了其一线治疗的地位。

  AAD治疗房颤疗效目前仍不满意,即便是近期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型AAD决奈达隆、维纳卡兰等亦未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房颤药物治疗的现状。一系列导管消融与AAD对照的临床研究促进了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地位的提升,这些研究无一例外证实导管消融相对于AAD在维持窦性心律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优越性。鉴于此,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国内领先的中心由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论坛报:国内导管消融治疗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或面临哪些挑战?

  马长生教授:自1999年国内首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开展以来,13年间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结果显示,10年间我国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数快速增加,高龄、持续性房颤、合并基础疾病及左房内径增大的患者比例逐年升高。

  尽管房颤导管消融操作较复杂,学习曲线相对较长,随着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我国能独立完成该技术的医生越来越多,一般较大中心均具备经验丰富的术者。2011年,我国完成导管消融约1.5万例,预计今年可达2万例。到2020年,有望突破10万例,可以说,房颤导管消融已经进入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代。

  房颤导管消融的主要挑战仍是如何避免包括严重肺静脉狭窄、心脏压塞、食道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