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侧截肢、截肢部位是影响下肢创伤性截肢后残端问题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残端骨、肌肉、神经处理合理与否是影响穿戴假肢主要因素。选择适当的患者进行残端修整术及胫腓骨融合技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下肢踝关节以上创伤性截肢后,残端问题的临床表现、原因、影响残端问题的因素及残端问题的手术治疗,探讨其外科治疗策略。
方法:1992年1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72例(80侧)下肢踝关节以上创伤性截肢后因残端问题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9~60岁,平均(28.8±12.4)岁;小腿截肢48侧,大腿截肢32侧。致伤原因:交通伤45侧,重物砸伤21侧,机械绞伤14侧。从受伤截肢到因残端问题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平均为32.7个月。对患者残端问题进行评价,将性别、单双侧截肢、截肢部位、创伤原因作为因素,截肢到首次残端修整术时间、软组织多余臃肿、皮肤瘢痕、皮肤溃疡、神经瘤、骨刺作为水平,统计分析每一因素与各水平间的关系。通过ADL评分评价手术治疗前后的效果。
结果:14侧行胫腓骨融合术,12侧残端修整术≥2次,双侧截肢者13例21侧,再截肢5侧。80侧残端问题中有53侧(66.3%)原始截肢时未行残端肌肉固定成形术,瘢痕多者42侧(52.5%),神经瘤38侧(47.5%),软组织过多臃肿皱褶24侧(30%),皮肤溃疡14侧(17.5%)。原始截肢到首次残端修整术的时间小腿截肢比大腿截肢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大腿截肢软组织臃肿多于小腿截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侧截肢组骨刺发生率显著高于双侧截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1例患者具备完整的入院、出院时ADL评分,入院时(85.31±7.24)分,出院时为(95.40±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单双侧截肢、截肢部位是影响下肢创伤性截肢后残端问题的重要因素,首次手术残端骨、肌肉、神经处理合理与否是影响穿戴假肢主要因素。选择适当的患者进行残端修整术及胫腓骨融合技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