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自发恢复在临床中有意义。一些研究数据对这种自发恢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脊髓损伤后自发恢复在临床中有意义。一些研究数据对这种自发恢复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ASIA分级对脊髓损伤恢复评估有实用价值。所有脊髓损伤患者,在最初脊髓损伤平面以下,都有某些有限且可预测的自发功能恢复,ASIA级别的变化取决于病人入院时级别。初始ASIA A级的病人少数重新获得运动功能,即80%的初始ASIA A级病人依然ASIA A级,大约10%至ASIA B级,另大约10%至ASIA C级。从ASIA A级恢复至ASIA B级和ASIA D级,四肢瘫患者是截瘫患者的两倍。在最初评估为ASIA B级或ASIA C级的自发恢复程度明显大于ASIA A 级。约15-40%的ASIA B级转换成ASIA C级,40%的患者从ASIA B级转换成ASIA D级,60-80%患者从ASIA C级转化为ASIA D级。研究显示95%的患者至少有一个平面的改善,ASIA D级病人很少能转为完全正常。即对完全性损伤的患者,可预见其恢复相当有限;对运动不全损伤患者(即ASIA C和ASIA D),恢复更多且变化更大,具有高度变异性。脊髓损伤后功能在何时有恢复变化?大多数(约80%)恢复出现在前3个月中,但小部分恢复持续到18个月或更长时间,甚至4年观测期间还有一些继续恢复。脊髓损伤后自发神经恢复变化什么时候开始稳定? 人的脊髓损伤亚急性期几乎长达一年。在亚急性期,功能恢复是高度变化的,以后较稳定。一些脊髓损伤后4至8周内表现为ASIA A级的患者,后来还能显示明显的自发恢复进步。
脊髓损伤后运动恢复ASIA运动评分,只涵盖评估五个颈椎和腰椎脊髓水平区域,没有包括胸节段平面,涉及胸节段的进一步改善不能得分,有封顶效应。不完全脊髓损伤ASIA C级和D级病人运动恢复率和程度更大,但运动评分有上限。在脊髓损伤后的最初三个月恢复快,到伤后9个月运动功能改善基本完成,伤后12到18个月进入停滞时期(平台期)。ASIA A级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损伤后1年,运动恢复评分平均10分,到脊髓损伤后第二年,仅11分。在紧邻损伤以下节段可获得最大恢复效果。100%不完全性四肢瘫和56%完全性四肢瘫,大多数运动恢复会发生在ASIA运动水平的下一个平面。ASIA运动水平以下超过两个脊髓水平很少或没有恢复。完全性四肢瘫病人57%在紧邻损伤以下节段显示有从0级至1级的肌力改善,而只有27%提高到3级或更多(有用的运动功能)。在紧邻损伤节段以下第二节段水平,只有4%的病人有些可测量的肌力(1级),只有1%到有用的运动恢复(3级以上)。在脊髓损伤后早期,有某种程度肌力的肌群更有可能获得有行为用途的功能(三级或更高肌力)。运动完全损伤(ASIA A/ ASIA B)大部分功能恢复发生在部分保留带内,尤其在感觉保留带的肌节有可能恢复。在ZPP平面以下有多少运动功能恢复尚不清楚。在一些研究中发现0级肌力肌肉出现恢复,但是仅出现在ZPP下一个节段平面。在ZPP两个节段下,功能恢复很少发生。ZPP内保留了一些有运动功能的肌肉(肌力1或2级)比无自主功能肌肉(0级肌力)的恢复要快且更安全。绝大多数的改善发生在脊髓损伤后9个月内。
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可有部分恢复,大致与运动恢复同时发生。感觉功能恢复的变化量级比运动恢复量级似乎要小。因为感觉检查依赖患者的主观感知,结果在个体病人中有变化,且ASIA感觉评分只有三个级差,敏感性有限,有更多变数。颈椎和胸椎ASIA A或B患者,在随后评分有感觉恢复。运动完全性损伤但感觉不完全损伤,有针刺觉保留的病人显示有运动功能恢复,ASIA B级有骶尾部针刺觉保留患者能行走的比例较高。如果下肢(L2- S1皮节)针刺觉维持在50%或更多,患者有更大比例能恢复行走功能。
目前认为自发恢复的可能机制是:1,雪旺细胞进入损伤后脊髓再髓鞘化;2,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再髓鞘化;3,脱髓鞘轴突恢复生理传导;4,现有突触的加强;5,未受损伤的轴突再生、发芽形成新的环路;6,生长因子和引导的分子释放;7,功能转移到替代环路。恢复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损伤的严重程度、个体的年龄、脊髓损伤的范围,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抑制作用的程度,和其他未知的因素。功能恢复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主要来自于众多动物模型,许多复杂的细节仍未知,这些是研究热点领域。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