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无论是血管内超声(IVUS)还是血管内镜,其分辨率和对一些特殊病变的识别率较低。
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无论是血管内超声(IVUS)还是血管内镜,其分辨率和对一些特殊病变的识别率较低。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的出现,开创了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的新时代,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中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并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成像优势,俨然已从最初的替补提升为主力。
OCT的分辨率达10~20 μm,是IVUS的10倍左右,几乎达到了组织学水平。尤其是新一代频域OCT的出现,使成像速度大大加快,成像更安全,图像更清晰,开创了OCT血管成像的3D时代。那么在介入治疗中,OCT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血管生理学评价功能的整合有望增强OCT的竞争优势,避免不同器械应用带来的医疗费用增加。与危险评分系统或生物学标记物检测联合应用,OCT可用于患者的随访筛查,尤其是无症状的高危患者,在接受一系列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后,阳性患者接受OCT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易损斑块特征,从而作为一种有效的一级预防手段。
PCI术前,OCT能告诉我们什么?
判定斑块类型 OCT检测脂质斑块和纤维钙化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组织学检查类似;检测纤维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和97%。
识别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的OCT图像特点为薄纤维帽(≤65 μm)、大脂质核心(>180o)、巨噬细胞浸润、内膜侵蚀、内膜血小板聚集、浅表钙化等。在以上基础上,OCT将薄帽纤维粥样斑块定义为脂核角度≥两个象限以及纤维帽厚度<65 μm的斑块。
识别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的OCT图像表现为斑块纤维帽上的强反射信号。OCT采集的纤维帽上巨噬细胞密度数据与组织学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识别斑块破裂 OCT对斑块破裂的定义为斑块纤维帽的连续性中断,并在斑块上形成空腔;如果仅是内皮连续性的中断,没有空腔形成,则为腐蚀。研究显示,在观察斑块破裂方面,OCT较IVUS与血管内镜具有明显优势。
识别冠状动脉内血栓 克姆(Kume)等应用OCT对40例人体尸检中的108条片段进行分析后,定义了OCT检测结果的血栓性状,从而区分红、白血栓。其中,红色血栓定义为突入管腔中的组织为高反光信号,伴有无信号尾影的图像;白色血栓的定义是突入管腔中的组织为强反光信号、低衰减图像。
2008年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使用OCT进行的兔颈动脉血栓动物模型观察研究,完善了血栓定义,使斑块和血栓的鉴别更加容易、可靠。
检测钙化 OCT对钙化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与IVUS相似。OCT图像中的钙化病变为有清晰边缘的低密度区域,此清晰边缘可与脂核的模糊边缘相鉴别。
动态观察斑块进展 主要目的是评价他汀类药物对斑块的稳定作用,并可评价斑块的演变过程。
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 目前很少有影像技术能用于活体内、动脉粥样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观察。有关新生血管与易损斑块的研究为此受到很大的限制。OCT的出现为我们研究新生血管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带来了曙光,定义是≥3帧与管腔不相通的无信号管腔结构图像。
PCI术后,OCT能告诉我们什么?
评价支架术后即刻效果 OCT可发现支架置入术后的许多细微结构改变,如内膜撕裂、组织脱垂以及夹层等。此外,OCT还可同时评价每枚支架小梁的贴壁情况和支架膨胀效果,这是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所无法比拟的。
术后随访 OCT可用于评价晚期支架贴壁不良、支架内新生内膜覆盖(如内膜覆盖率、内膜厚度、内膜面积以及内膜组织特性)、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新生斑块。此外,OCT还可用于新型可降解支架的研究。
OCT在特殊病变和其他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最近,OCT在一些特殊病变中应用凸显出明显优势。
例如,OCT应用于分叉病变的支架置入过程中,可观察到主支血管和分支开口处的斑块分布情况以及斑块成分,还可对分叉病变的主支和分支开口面积进行测量分析,以上信息均将对指引术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OCT还能区分慢性闭塞病变中的闭塞管腔和血管壁的不同层次,识别微通道,上述信息有助于指引导丝顺利穿过闭塞病变。
另一方面,如果管壁夹层形成,OCT能够区分真腔和假腔。
在其他血管病变的诊断方面,OCT还可应用于肺血管病变、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及外周血管病变的检测。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