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

关注睡眠质量 长期失眠需及时就医

作者:孙慧 宫晓倩 张馨心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9-09-16
导读

          睡眠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班工作、心理压力大、熬夜追剧……多种多样的生活状态都会影响着人们的睡眠,从而导致失眠的发病率不断攀升。那么,不好的睡眠会对身体带来哪些影响呢?近日,新华网“健康大讲堂”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詹淑琴,与大家畅聊如何结合自身情况改变失眠状态。

关键字:  长期失眠 

        睡眠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加班工作、心理压力大、熬夜追剧……多种多样的生活状态都会影响着人们的睡眠,从而导致失眠的发病率不断攀升。那么,不好的睡眠会对身体带来哪些影响呢?近日,新华网“健康大讲堂”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詹淑琴,与大家畅聊如何结合自身情况改变失眠状态。

 

        良好的睡眠求“量”又求“质”

        主持人:什么样的睡眠才是良好的睡眠?

        詹淑琴:我认为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包括入睡快、睡得深、中间不醒,并且早上醒来的时候感到神清气爽。如果一个人睡觉时打呼噜比较深,这不能算是好的睡眠。因为有些人打呼噜可能是患有某种疾病,比如睡眠呼吸暂停,虽然他进入睡眠状态,但是因为不断有呼吸暂停和打鼾而不能进入深睡眠,这些人早上起来不会感到神清气爽,而且还会困倦,甚至白天开车容易打瞌睡,所以打呼噜不代表是好睡眠。

        主持人:提到睡眠离不开失眠这个词,什么是失眠?

        詹淑琴:失眠主要来讲就是睡眠的“量”和“质”不能满足人的正常需求。有以下几种表现:第一,睡眠的时间不够,不足六小时,达不到七到八小时的正常标准。第二,入睡的时间较长。成人30分钟以内应该可以进入睡眠,如果入睡时间超过这个时间,产生入睡延迟,就是一种入睡困难性失眠。第三,睡眠当中频繁地醒。有时候入睡很快,但是中间总是醒,醒完后再入睡比较困难,这种是睡眠维持困难性失眠。第四,早醒。一般来说按照常规睡眠时间提前半个小时醒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时间过早,提早半个小时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这也是失眠。

        除了夜间睡眠问题以外,失眠还有白天的症状。如果一个人睡眠时间短,但是不影响白天的工作、生活,我们认为他是一个短睡眠者。如果出现了白天精神差、思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感到疲劳或者身体有些不舒服、容易发脾气等情况,干扰了白天的工作,我们认为这也是失眠。

 

        长期失眠影响健康 需早诊断、早干预

        主持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失眠与其他疾病的关系是什么?

        詹淑琴:失眠与疾病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失眠本质上可以是一种单独的疾病,也可以是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就是说失眠症可以有自己独立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独立的评估、诊断和治疗标准。长期失眠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糖升高或者焦虑抑郁;其次,有些疾病会出现失眠的症状。例如焦虑、抑郁症,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导致失眠的比率都非常高,还有躯体疾病如甲亢、帕金森病等疾病,以及药物也会导致失眠。

        主持人:失眠会带来哪些危害?

        詹淑琴:首先,失眠的危害非常大,长期失眠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如常见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肿瘤、情绪问题等。失眠也会导致白天的工作效率下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状态、工作能力下降,特别是影响思维决策能力,从而影响到社会生产力;针对从事操作工作的人员而言,长期失眠使工作中容易出错,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危害社会安全;其次,失眠也影响家庭关系,夫妻分床睡的现象比较普遍。总之,失眠本身对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谐、社会公共安全的危害都非常大。

 

        主持人:对于不同的失眠人群来说,应该怎样处理失眠的问题?

        詹淑琴:我认为首先应该引起公众对睡眠的高度关注。如果有一两次偶尔失眠,对我们的身体并不会有大的妨碍,因为它可以通过短期调整得以恢复。但若失眠到了一定程度,干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应该及时就诊。有些严重的失眠甚至会导致躯体疾病,所以我们更应该要积极诊断治疗,以免诱发严重后果。针对短暂性失眠,我们也应该给予重视,需要早诊断、早干预,指导他建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睡眠习惯,避免短期失眠发展到慢性失眠。

        现在人们生活压力都很大,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按时睡觉,但如果经常剥夺正常的睡眠时间,只通过补觉来弥补,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精神状态,长期这种睡眠的透支或者熬夜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出现亚健康状态,有时候靠补觉也无法弥补我们缺失的睡眠。

        当人们伴有每周三次以上的失眠症状,但症状在三个月范围内时,被称为“短暂性失眠”;而当人们伴有每周三次以上的失眠症状,且症状超过三个月时,我们称它为“慢性失眠”。慢性失眠与高血压、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一样,属于慢性疾病。慢性失眠和短暂性失眠的区分在于,由于长期失眠导致身体产生的生理性应激反应持续化,让大脑皮层处于高觉醒状态,使大脑不易进入睡眠状态,导致失眠长期存在难以消除。这些慢性的生理上的变化,会使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长期化,也是失眠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撤不下来的愿因。慢性失眠的治疗有时候是长期的,对人的生活影响也很大。

        主持人:针对慢性失眠人群,您有哪些建议? 詹淑琴:慢性失眠需要找出病因积极诊治,针对病因治疗有可能治愈失眠,停用或者减少镇静催眠药的使用。慢性失眠患者中可能约80%是由于精神心理问题导致,很多患者不认同自己心理方面的问题,认为自己开朗、生活工作顺心,其实现在的大环境下,竞争的压力长期存在,即便没有这些因素,长期失眠本身就一个压力刺激源,夜夜无法入眠及失眠带来的白天的精神萎靡会让失眠患者很痛苦,有些患者甚至产生不好的想法。有时候,患者可能因太忙常常需要加班而影响了作息时间,久而久之,即便这种压力解除后还是无法入睡,这是因为这种压力积累下来慢慢内化到我们的身体里,变成了一种潜在的焦虑。在中国人的失眠患者中焦虑、抑郁症的比例很高,所以我们往往会对慢性失眠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在治疗中也常常会针对性地进行抗抑郁、抗焦虑治疗,临床研究和实践都证明对慢性失眠患者积极抗抑郁治疗会减少镇定催眠药的用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詹淑琴做客新华网

        失眠不可盲目用药 合理作息很关键

        主持人:对于比较严重的失眠患者可能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在合理用药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詹淑琴:首先,长期、慢性失眠的人需要到正规医院的睡眠专科进行规范化诊断评估,辨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失眠,如大多数青少年失眠是由于熬夜打游戏、玩手机等造成的,这就需要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有些是学习压力所致,需要进行分析,给出个体化的治疗建议。

        第二,由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需要进行相关检查,通过干预病因是可以消除失眠的。如我前不久诊断过的一位老年女性失眠患者,吃了很多年的安眠药也没有解决失眠问题,后经仔细分析失眠发生的特点进行睡眠监测发现患者失眠原因是由不安腿综合征造成的,通过针对病因给予精准治疗后使她的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甩掉了安眠药。此外,也有很多人失眠的原因是由于夜间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患者不能进入深睡眠和夜间频繁觉醒,且醒后没有恢复感,针对这种患者通过睡眠监测找出失眠的病因给与呼吸机治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第三,如果经系统评估后以上情况都不存在,考虑为单纯的失眠障碍。针对这种失眠患者首先要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睡眠作息习惯,其次,根据患者的失眠的类型、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既往的安眠药使用的疗效选择合适的镇静催眠药物,安眠药分为很多种类,如苯二氮卓类药、非苯二氮卓类药等,如何选择用药,还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选用。

        主持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障睡眠?

        詹淑琴:要保障好的睡眠首先要重视我们的睡眠,要了解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睡眠其实有很多功能,首先,睡眠可以使白天所消耗的身体机能得以修复,保持生理功能的平衡和可持续性稳定,睡眠使身心得到重新恢复和充电;其次,睡眠也是大脑处于另一种休眠状态,好睡眠是为了保证第二天可以更好、更充分地觉醒;第三,睡眠还有巩固记忆、增强免疫、儿童生长发育的功能等,所以一定不要轻易损害和剥夺我们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人到底需要多少睡眠才够呢?一般成年人20岁以上60岁以下人群的睡眠一般维持七到八个小时,至少不能低于6个小时,这样比较理想。老年人对睡眠时间可能会提前,对睡眠的需求也减少,维持在6个小时左右就可以。

        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我觉得睡眠时间分为两种,一种睡得晚是由于工作原因主动剥夺的,这种现象在职场精英中非常常见,由于有繁重的工作不得不靠主动剥夺夜间的睡眠时间来完成,这种情况一定要减压,合理的制定人生目标;还有一种失眠的原因是睡眠延迟所致,必须要到两三点钟才睡觉,第二天九、十点钟才起床,这种情况是由于生物节律紊乱导致的整个昼夜生物节律往后延迟,需要区分开来,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我提醒大家一点,经常晚上加班工作剥夺睡眠的或者生活习惯剥夺睡眠的方式不可取,对身体的伤害很大,得不偿失。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最好的睡眠时间是保证子午觉,也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的睡眠时间,这个时间段获得的深睡眠最多。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