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非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心脏风险:十大要点

作者:大鹏 译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11-05
导读

          非心脏外科手术虽然不直接涉及心脏,但依然存在一系列潜在的心脏风险。

        非心脏外科手术虽然不直接涉及心脏,但依然存在一系列潜在的心脏风险。需了解以下十点。

        一、围手术期主要心脏事件会使手术情况复杂化,约影响1.4%至3.8%的非心脏外科手术。

        二、由于多数外科手术是择期手术,因此临床医生应利用好这点来规划方案,规避心脏风险。

        三、应尽可能准确的判断患者手术相关心脏风险,这有助于更好的权衡手术利弊、分配手术资源、制定防治措施及开展临床研究。

        四、在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中,心梗或死亡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基线风险水平密切相关。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指南推荐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择期非心脏外科手术之间至少有60天间隔

        五、现行指南推荐,对于中重度主动脉反流及重度主动脉反流患者,除了术后需将患者转诊至重症监护病房外,还需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超声心动图监测。

        六、多因素综合评估法(multivariate risk index)有助于围手术期评估。现行指南推荐采用NSQIP心梗及心脏骤停(MICA)计算公式、NSQIP外科手术风险计算公式或修订心脏风险指数(RCRI)作为围手术期评估手段。

        七、不推荐开展专门用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预防性血运重建治疗,即使是风险已升高的择期手术患者亦然

        八、对于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现行指南依然推荐维持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能从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受益的患者往往有显著的临床指征,包括收缩型心衰病史、心梗史或确诊心绞痛。

        九、在特定手术开展前,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权衡抗凝治疗收益与出血事件风险。如果出血风险很低,可以围手术期开展抗凝治疗。若患者具有机械性二尖瓣、机械性主动脉瓣或其他某项单一风险因素,可考虑在围手术期开展普通肝素抗凝治疗。

        十、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有必要开展新型围手术期防治措施相关研究。未来研究应更多的去关注治疗方案对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Patel AY, Eagle KA, Vaishnava P.Cardiac Risk of Noncardiac Surgery. J Am Coll Cardiol 2015;66:2140-2148.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