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发布了一项声明,文章主要关注治疗心搏骤停患者时如何制定体温管理方案。以下为该指南要点。
近期,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发布了一项声明,文章主要关注治疗心搏骤停患者时如何制定体温管理方案。以下为该指南要点。
一、亚低温治疗预后是否优于非靶向体温管理方案?
1.若初始表现为不可电击复律心律的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指南推荐使用靶向体温管理方案,避免非靶向(推荐度弱,证据质量极低)。
2.若初始表现为不可电击复律心律的院外OHCA患者在ROSC后反应迟钝或无反应,指南建议使用靶向体温管理方案,避免非靶向(推荐强弱,证据质量极低)。
3.对于所有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无论其初始心律如何,只要ROSC后反应迟钝或无反应,指南推荐使用靶向体温管理方案,避免非靶向(推荐度弱,证据质量极低)。
4.对于已经接受体温管控的患者,指南推荐选择并保持一个恒定的靶向温度,选择区间在32℃至36℃(推荐度强,证据质量中)。目前来看,是否存在某些心跳骤停患者亚群从低温(32℃至34℃)或高温(高于36℃)获得质量收益,这个问题尚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二、早期(入院前)开展体温管理是否影响预后?
1.指南不推荐常规开展入院前体温管理,这会导致患者ROSC后出现大量低温静脉血快速输注症状(推荐度强,证据质量中)。心肺复苏过程中开展的入院前低温治疗尚待研究阐述其效果。
三、如何确定温度管理持续时间?
指南推荐,若已开始体温管理治疗,持续时间至少为2周(推荐度弱,证据质量极低)。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