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中国大样本队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基因突变谱及其临床相关性

作者:cath 整理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杂志 日期:2015-09-30
导读

            刘杰等通过对中国大样本队列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遗传学基础以及与不同基因型相关的表型严重性研究,发现MYBPC3是HCM患者中最多见的致病基因。尽管特定的基因或突变不能准确预测表型的严重性,但HCM患者如果存在肌小节基因突变,则提示更严重的结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了2015年第8期的《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上。    该研究通过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02至2011年连续收录的17

   刘杰、刘文玲和胡大一等通过对中国大样本队列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遗传学基础以及与不同基因型相关的表型严重性研究,发现MYBPC3是HCM患者中最多见的致病基因。尽管特定的基因或突变不能准确预测表型的严重性,但HCM患者如果存在肌小节基因突变,则提示更严重的结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了2015年第8期的《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上。

   该研究通过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02至2011年连续收录的179例无血缘关系的HCM患者(男119例,女60例)直接测序分析β肌球蛋白重链(MYH7)、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和心脏肌钙蛋白T(TNNT2)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临床评估。

   结果显示,共发现40例(22.3%)患者存在34种突变。79.4%(27/34)的突变只出现1次,而仅MYH7的26位氨基酸可能为突变热点。突变基因分布情况为MYBPC3、MYH7和TNNT2分别占52.9%(18/34)、35.3%(12/34)和11.8%(4/34)。2.2%(4/179)的患者存在双突变。基因型阳性(40例)与阴性患者(139例)的发病年龄[(35.4±17.6)岁比(47.6±17.1)岁,P<0.001]、左心室壁厚度[(21.2±5.7)mm比(19.0±5.3)mm, P=0.031]、晕厥发生率(27.5%比10.8%, P=0.019)、HCM家族史(35.0%比9.4%, P<0.001)和心脏性猝死家族史(25.0%比2.2%,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6.5年的随访期间具有更明显的心功能恶化(24.2%比5.0%, P=0.002)和猝死风险(9.1%比0, P=0.009)。MYBPC3与MYH7突变患者间临床参数和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的双突变患者具有恶性表型,而同一基因型(如MYH7-I736T、TNNT2-R92W)在不同患者中的表型严重程度不一。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