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吴松(化名)在出生后不久便发现心脏有杂音,自幼体弱多病的他经常感冒、发烧,活动后还伴有心悸、气促等症状,直到现在依然只能从事一些较轻的体力劳动。
近日,由罗万俊主任和陈日副教授领衔的湘雅医院心胸外科专家手术组为一名患有罕见先心病,且室间隔缺损达5公分的安化小伙成功实施了手术治疗。经术后检索Pubmed权威文献(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文献),全球尚未发现如此巨大的室间隔缺损成功矫治病例,而湘雅医院此前成功矫治的巨大室间隔缺损病例为3公分。
小伙正当壮年却因病丧失劳动力
今年27岁的吴松(化名)在出生后不久便发现心脏有杂音,自幼体弱多病的他经常感冒、发烧,活动后还伴有心悸、气促等症状,直到现在依然只能从事一些较轻的体力劳动。
2年多前,吴松入院后被诊断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因家庭贫困一直未予以手术治疗。然而近几个月来,小伙子哪怕是稍稍活动后亦会上气不接下气,随即逐渐丧失了劳动力。
在亲友的资助下,吴松于今年10月初来到湘雅医院心胸外科就诊。在完成了心脏彩超检查后,专家将其诊断为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肺动脉高压,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否则日后很可能引起心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专家:患者肺循环血量高出体循环近4倍
“对于此类病情危重的患者,我科医护人员高度重视,不仅立即安排了右心室造影、测压等检查,还进行了降肺动脉压处理。”据心胸外科主任罗万俊教授介绍,经右心室测压发现,患者吴松的肺循环血量是体循环的近4倍。而在通常情况下,肺循环与体循环血量是基本相当的,这也充分说明了患者体内大量的血液流向了肺动脉,从而导致血管压力逐渐升高,出现了明显的肺动脉高压。
此外,由于患者合并畸形较多,修补困难较大,使得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肺部感染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这对于所有医务人员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通过全科会诊,专家们普遍认为尽管患者的病情十分危重,但考虑到小伙子刚满27岁,正当壮年,且还未出现右向左逆向分流,依然具备手术治愈的可能性。因而,专家们决定迎难而上,通过手术治疗彻底矫正心内各畸形,给患者争取一个完全康复的机会。
罕见:术中发现室间隔缺损达5公分
10月22日,由罗万俊教授、陈日副教授领衔的湘雅医院心胸外科专家手术组按照术前精心设计的治疗方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为患者吴松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结扎、右室流出道疏通、三尖瓣成形术”。
据悉,由于患者右心室搏动十分剧烈,使得专家们在建立体外循环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只有通过非常轻柔的手法,既小心翼翼又十分准确地操作,才能避免患者在术中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
通过开胸检查,专家发现患者的全心明显扩大,肺动脉直径明显增粗,且达到了主动脉的2倍。最令人惊讶地是,打开心脏后,大家发现患者的巨大室间隔缺损从心尖部一直延伸到了室上嵴下方,经测量后达5公分,十分罕见!
“要知道一般情况下,超过1.5公分便可算是巨大室间隔缺损,而我科到目前为止成功治疗的先例也不过3公分。”陈日副教授如是说道。
最终,凭借娴熟的手术技艺,专家组成功为患者吴松矫正了心内各畸形。
术后:心里头感觉好多了
通过胸外ICU给予的呼吸机支持、强心利尿、降肺动脉压、控制肺部感染等精心处理,患者在术后第3天便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回到普通病房后,吴松兴奋地告诉医护人员,“之前总感觉有东西把‘心’给堵住了,而通过手术治疗,之前心悸、气促等不适症状也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心里头感觉舒服多了”。
通过复查心脏彩超,吴松的“大心脏”明显缩小,且没有发现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和动脉导管结扎术后的残余瘘。
11月1日,陈日副教授为这个即将出院的年轻人透露了一个喜上眉梢的好消息,“再休息个把月,你便可恢复劳动能力,最终将完全恢复健康,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