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全球房颤抗凝治疗现状:GARFIELD-AF研究结果公布及分析

作者:吕瑞芳 发自伦敦 来源: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09-01
导读

         伦敦时间下午3:30,GARFIELD-AF研究组成员对该研究目前的部分研究结果进行了公布和简要分析。   该研究作为目前房颤领域规模最大的全球注册研究,目前已入组45000例患者。初步分析显示,房颤患者诊断后12个月内事件发生率更高。

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5)专题报道

  伦敦时间下午3:30,GARFIELD-AF研究组成员对该研究目前的部分研究结果进行了公布和简要分析。

  该研究作为目前房颤领域规模最大的全球注册研究,目前已入组45000例患者。初步分析显示,房颤患者诊断后12个月内事件发生率更高。

1.jpg

  区域分析显示,不同地区新诊断房颤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不同。与其他患者而相比,亚洲房颤患者年龄较小,INR更低;卒中/系统性栓塞发生率相当,严重出血及全因死亡发生率更低,这可能与患者特征及抗凝药物应用状况不同相关。

2.jpg

  2年随访结果显示,不良预后发生率最高的是全因死亡,卒中/系统性栓塞和严重出血发生率相对较低。抗凝治疗在降低事件改善预后方面作用显著,但部分死亡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无关。另外,该研究数据还显示,吸烟等因素与预后不良相关,但并未作为危险因素列入评分标准中。

  该研究对于性别与预后关系的观察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患者在1年内卒中、出血及全因死亡发生率方面差异较小,女性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出血发生率更高,至于其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4.jpg

  对于入组患者并发症的分析显示,房颤患者并发症比例高:28624例患者中,2969例患者合并慢性肾病、2872例患者合并心梗,4867例患者年龄>80岁。这些合并并发症的患者,其卒中/系统性栓塞、严重出血、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率更高。心梗患者中,60%服用了抗凝药物;合并慢性肾病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70%。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合并心梗、慢性肾病及年龄≥80岁患者,需要考虑增加处方抗凝药物。

5.jpg

6.jpg

7.jpg

  国际指南推荐房颤患者进行VKA治疗预防卒中时,INR应保持在2.0~3.0范围内,TTR最好>65%。然而临床实践中,这两项指标控制得都不理想,这与1年内患者卒中/系统性栓塞、严重出血及死亡等不良预后相关。

8.jpg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