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李虹伟教授:新版ESC心包疾病指南将带来什么?

作者:CMT 来源:壹生 日期:2015-08-27
导读

         谈到今年即将更新的ESC心包疾病指南,李虹伟教授直言“对心包疾病的讨论是很有必要、但又非常困难的”。如果临床心血管医生通过阅读这部指南,开阔了眼界,临床能考虑到这一大类疾病,能更快更准确地做出临床判断,就是其价值所在。

2015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5)专题报道今天我们为您送上心包疾病的指南更新预测。

日程-心包.jpg

LHW.jpg

  李虹伟教授

  谈到今年即将更新的ESC心包疾病指南,李虹伟教授直言“对心包疾病的讨论是很有必要、但又非常困难的”。2004版ESC指南是目前心包疾病唯一被冠以guideline的指导性文件,其他国内外学会发布的相关文件则更像是疾病综述,并且多数只涉及心包疾病中的某一特定现象,如心包积液、心包炎等。究其原因,一是心包疾病涵盖很广,“很难说全”,二是几乎没有来自随机对照试验(RCT)、信度足够强的研究证据,因此在上版ESC指南中,并未对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和证据级别做明确界定。高级别研究证据的匮乏也可能是指南11年未曾更新的主要原因。此外,心包疾病确切的发病率数据和病因分析普遍存在差异极大的情况。

  谈到对新指南的预期,李教授重点提到三方面。

  在病因方面,李教授认为心包疾病病因谱的变化值得注意。例如近年间针对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和放射治疗显著增加,与之相关的心包炎发病也随之增多。一些少见病因如HIV感染所致心脏损害累及心包的发生率也必然随着基础疾病增多而提高。

  在疾病分类方面,与2004版ESC指南相比,李教授认为将心包疾病首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或许更合理,例如先天性心包缺如、原发于心包的肿瘤和结核等引起者应归为原发性心包炎,而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药物毒性、放射治疗、结核病累及心包等则应归入继发性。

  在治疗方面,他特别提到2013年10月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RCT研究,该研究证实秋水仙碱治疗显著降低了急性心包炎患者的复发和病情持续。尽管研究仅入选240例患者,但得出了肯定的结论,作为心包疾病领域极为稀缺的来自RCT的研究证据,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李教授分析,这是其能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选中的原因,并且“这项研究肯定会写入新指南”。

  谈到应如何看待和应用即将发布的新指南,李教授指出,国内外经典教科书里关于心包疾病的篇幅非常少,要真正全面描述这类疾病需要一部专著,而专著并不适合临床应用,因此新指南更像这部专著的缩略版。与某些基于充分研究证据、可指导临床绝大部分患者治疗的疾病指南(如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相比,心包疾病指南很难作为处理这类高度个体化疾病的“统一法规”。但是,它体现了专家组对10年间各类证据的细致梳理和总结。如果临床心血管医生通过阅读这部指南,开阔了眼界,临床能考虑到这一大类疾病,能更快更准确地做出临床判断,就是其价值所在。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