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心血管

血压升高20年,控制不佳1个月

作者: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 钱文琪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10-23
导读

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血压升高20年,血压控制不佳1个月入院。吸烟20年,20支/日。

关键字: 血压升高 | 控制不佳

血压升高20年,控制不佳1个月

  病历摘要

  主诉及现病史

  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血压升高20年,血压控制不佳1个月入院。

  患者20年前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无不适,一直未接受治疗。13年前劳累后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继而意识丧失。头颅CT示右侧丘脑出血。治疗后患者神志恢复,但遗留左侧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半年前晨起后突感右侧肢体乏力,伴言语含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左侧基底节区梗塞,治疗后右侧肢体乏力改善,之后长期接受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管理。本次患病后开始接受降压治疗(具体不详),近期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qd,缬沙坦40 mg,qd,可乐定0.1 mg,q8h,β受体阻滞剂 25 mg,qd,氢氯噻嗪 25 mg,qd。近1个月发现血压控制欠佳,波动于150~170/110~120 mmHg之间。

  既往史和个人史

  患者否认冠心病、 史。否认传染病史、外伤手术史、过敏史。吸烟20年,20支/日。

  查体

  体温36.7℃,脉搏80 次/分,呼吸频率15 次/分,血压 160/110 mmHg,身高1.75 m,体重80 kg,体质指数(BMI)27.3 kg/m2。神清,查体合作,体型肥胖。左侧鼻唇沟浅,伸舌不全。颈软,心肺及腹部查体无特殊。双下肢无浮肿,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肢体屈曲挛缩,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Ⅳ级。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霍夫曼征、查多克征、戈登征阴性。

  辅助检查

  头颅MRI(2012年1月)证实左侧基底节区梗塞。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胸片示心影增大。 肾功能正常。甘油三酯4.2 mmol/L,血糖正常,尿蛋白阴性。

  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后;高脂血症。

  讨论问题

  1. 目前诊断是否正确?

  2. 目前治疗是否合理,如何优化?

  3. 如何进行社区防治干预?

  4. 如何增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病例特点

  1. 男性,46岁;

  2. 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3年,右侧肢体乏力半年;

  3. 有高血压、脑出血及脑梗塞史,有吸烟史;

  4. 血压160/110 mmHg,BMI 24.7 kg/m2 ,腰围 93 cm。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肢体屈曲畸形,肌力为0级;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5. 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左侧基底节区梗塞;胸片示心影增大;生化检查显示,甘油三酯 4.2 mmol/L;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ST-T改变。

  入院后的处理措施

  完善检查 包括电解质,血、尿儿茶酚胺水平,尿比重,尿醛固酮水平。

  非药物治疗 戒烟,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

  药物治疗 ① 抗血小板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② 降压治疗:硝苯地平 30 mg,qd;缬沙坦80 mg,qd;美托洛尔25 mg,bid;可乐定 0.1~0.2 mg,q8h。③ 降脂治疗:非诺贝特 0.25 g,qd。

  其他 定期复查血脂、肝功能、 肌酸激酶;调整用药后,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患肢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强护理,预防褥疮、肺部感染。

  患者病情进展 治疗4周后,患者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无咳嗽等不良反应。复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总胆固醇4.2 mmol/L, 甘油三酯1.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7 mmol/L,肝功能及肌酸激酶正常。

  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措施

   针对社区人群给予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以消除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指导 减重,BMI应控制在24 kg/m2以下;增加锻炼,选择适度的个体化运动锻炼;合理膳食,给予低盐低脂,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补钾和钙,多吃蔬果,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将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病管理中;对疑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以尽早发现和治疗。

  (上海市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病例,讨论部分根据上海市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发言整理,14~15版均由 杜文琪 整理,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杜兆辉、封玉琴 审阅)

  上海全科医师沙龙特邀编委 上海中山医院 祝公式珠 教授

  ■ 链接

  分级分组管理 分级管理是根据高血压级别进行管理,1级为6个月,2级为3个月,3级为1个月。分组管理是按照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分别管理,根据高血压的危险分层、控制水平分组。这两种模式都是一种“一对一”医生-患者单向管理模式,缺乏患者的主动参与。然而,随着慢性病患者人数的逐年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显得相对不足,面临着巨大的慢性病管理压力,无法在这种“一对一”的模式下,完成患者健康和个体化行为指导。

  自我管理 通俗的定义即“在医生的协助下,自己照顾自己”。自我管理主要通过 课程教会高血压患者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信心以及与医生交流的技巧等,可以帮助患者依靠自己解决疾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问题。自我管理通过招募学员、培训小组长、小组长授课的模式进行,每个小组15~25人。

  自我管理的优势在于,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高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有较大改善;成员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和经历,故同伴配合密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课程设置具体、合理、操作性强、持久性好。但自我管理模式主要依靠非卫生专业人员实施干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投入较少,缺乏吸引力,患者的依从性不好,同时小组长亦不能解决复杂的治疗问题,故其可持续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群组管理 这是一种新型的疾病管理模式,其将患有相同/不同疾病的患者集中在一起,然后由卫生服务人员对其实施群体 、行为指导和随访监测,并可对个别患者进行个体化咨询治疗的疾病管理模式。

  与自我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群组管理由卫生服务人员实施群体 、行为指导和随访,患者依从性好,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力、物力等投入较多。

[未完待续,接《社区高血压规范化治疗要点》]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