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近十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大量证据证实,CRT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其症状,降低死亡率。适应证 随着证据的不断积累,指南将CRT的应用指征不断放宽。2012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了新版《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推荐,在接受优化药物治疗后仍为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和不卧床Ⅳ级、射血分数(EF)持续降低的心衰患者中, CRT推荐用于窦性心律、QRS≥120 ms、左束支阻滞
CRT,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前提下推广应用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近十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大量证据证实,CRT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其症状,降低死亡率。
适应证 随着证据的不断积累,指南将CRT的应用指征不断放宽。2012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了新版《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推荐,在接受优化药物治疗后仍为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和不卧床Ⅳ级、射血分数(EF)持续降低的心衰患者中, CRT推荐用于窦性心律、QRS≥120 ms、左束支阻滞(LBBB)及EF≤35%的患者(Ⅰ/A);在接受优化药物治疗后仍为NYHA Ⅱ级、EF持续降低的心衰患者中,CRT推荐用于窦性心律、QRS≥130 ms、LBBB及EF≤30%的患者(Ⅰ/A)。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律学会(HRS)9月10日更新了2012版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对收缩性心衰患者的CRT作了较多更新。推荐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窦性心律、LBBB且QRS间期≥150 ms、使用指南推荐药物治疗后NHYAⅡ、Ⅲ或可活动的Ⅳ级症状患者应用CRT。新指南纳入了NYHAⅡ级患者,提升了轻度心衰患者的CRT推荐级别。
国内现状 我国心衰患者群庞大,但CRT置入量较少,根据卫生部心律失常质控中心的介入治疗注册数据,2011年国内CRT置入总量为1822台,显著低于欧美国家水平。我国CRT置入量与临床需求差距甚大,除经济原因(费用高、医保报销不足)外,医生的认识亦非常重要,尚需在临床工作中,尤其是非心电学专业心血管医生中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和技术推广,加强不同专业间(心电学、心衰和冠心病)交流与合作。
另外,从我国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适应证把握、置入技术及术后随访等方面的问题。CRT术后无反应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要临床问题,研究显示,约20%~30%的患者对CRT无反应。遵循指南,严格把握置入适应证(如LBBB患者效果更佳),可使无反应率显著降低。
ICD,一级预防价值被忽视
心衰患者猝死发生率显著升高,研究显示,有50%~60%的心衰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对心衰患者预防性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有效预防其猝死,并显著降低总死亡率。
因ICD本身是预防性措施,其国内应用量亦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根据卫生部心律失常质控中心的介入治疗注册数据,2011年国内ICD置入总量为1228台。大部分临床医生仍持有传统二级预防的观念,仅对有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病史的心衰患者置入ICD,对其一级预防的临床价值认识不足。
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HRS联合公布的心律失常器械指南强调了ICD对心衰患者一级预防的作用,将心肌梗死所致LVEF<35%,且心肌梗死40天以上,NYHA Ⅱ或Ⅲ级者及心肌梗死所致LVEF<30%,且心肌梗死40天以上,NYHA Ⅰ级者均列为ⅠA类适应证。2012年更新的指南沿用了上述推荐。
与置入一般起搏器相比,置入CRT、ICD手术难度大、并发症较多。目前,国内能独立开展此类技术的医生有限,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大医院。
我们需要培训更多有经验的医生,并让广大医生(特别是心血管专业医生)了解心衰非药物治疗的进展及适应证,从而使更多患者获益。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10.11 16:00~17:50 多功能C
华伟教授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