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指南建议家庭或动态血压监测是诊室血压测量后必不可少的。但是否优先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还是动态血压监测尚不明。对此,上海瑞金医院李燕、张璐等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为明确高血压诊断和起始治疗时机,应当在测量诊室血压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应用家庭血压监测代替动态血压监测会漏掉超过25%患者的隐匿性或持续性高血压高危诊断。
诊室血压联合家庭血压监测会漏诊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指南建议家庭或动态血压监测是诊室血压测量后必不可少的。但是否优先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还是动态血压监测尚不明。对此,上海瑞金医院李燕、张璐等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为明确高血压诊断和起始治疗时机,应当在测量诊室血压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应用家庭血压监测代替动态血压监测会漏掉超过25%患者的隐匿性或持续性高血压高危诊断。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高血压》(Hypertension)杂志。
直立性低血压也与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直立性低血压(OH)是否是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当前的证据多源于不均等和部分有争议的研究。欧洲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OH与全因死亡、冠心病(CHD)发生、心力衰竭(HF)和卒中风险增加有关。相关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
高血压和速尿增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风险
高血压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较高有关,特定的降压药可能调节PTH。美国学者对高血压病史和使用特定降压药是否决定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HPTH)发生风险进行了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白种女性人群中,高血压病史和使用利尿剂呋塞米(俗称速尿)与P-HPTH发生风险显著较高有关。相关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J Clin Endocrinol Metab)。
连续流动左室辅助装置期间 患者血压高与不良事件发生有关
在连续流动左心室辅助装置(CF LVAD)支持期间,患者血压与造成大量并发症和死亡等不良事件(如脑出血、血栓栓塞和渐进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相关性尚不清楚。因此,美国学者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表明,在CF LVAD支持期间的危险人群中,多普勒血压(DOPBP)较高与复合不良事件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循环•心力衰竭》(Circ Heart Fail)杂志。
卒中后收缩压<120 mmHg与转归较差相关
收缩压(SBP)与心血管事件呈J型曲线相关性。卒中后患者的SBP最佳目标值尚不明。近期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卒中后SBP较高(≥140 mmHg)的患者相比,SBP较低(<120 mmHg)与死亡转归较差具有相关性。
影响高血压的其他因素
脉压或为预测颅内动脉狭窄最敏感指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丹丹、赵性泉等的一项基于社区的研究表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均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脉压可能为预测颅内动脉狭窄最敏感的指标。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美国《高血压杂志》(J Hypertens)。
脉压与临床前期神经变性及痴呆进展有关
脉压增加为血管老化的指标。年龄相关性动脉硬化所致的脉压增大可升高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但目前尚不清楚其机制。美国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脉压与痴呆发生之前的神经变性有关;在高龄(≥80岁)个体中,脉压较高亦与脑淀粉样变和痴呆快速进展具有相关性;舒张压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局限于较年轻受试者(55~79岁),收缩压相关性则仅见于高龄受试者。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Neurol)杂志。
肠道菌群失调与高血压有关
有证据显示,肠道菌群在维持体内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对肠道菌群失调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血压升高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提示纠正肠道菌群的饮食干预可能会成为高血压的新营养疗法。研究论文4月13日在线发表于《高血压》(Hypertension)杂志。
儿童期有过不良经历增成年高血压风险
美国一项新纵向研究表明,童年期有过不良经历(如多次创伤性事件等)者在成年后早期血压的升高情况较童年期无不良经历者更明显。相关研究论文4月9日在线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
早期适当摄入钠钾盐或有助于抑制青春期血压升高
在生命早期识别进展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美国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青春期少女摄钠≥3500 mg/d对血压水平无不良影响,饮食中摄入钾盐也可对收缩压和舒张压产生有益影响,这提示,在儿童期摄入较多含钾丰富的食物可能有助于抑制青少年期的血压升高。相关论文4月2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JAMA Pediatr)。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