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台湾学者一项研究发现,在评估心衰相关的代谢紊乱方面,代谢组学显示出有力的诊断价值;代谢产物较传统生物标志物(BNP)的预后价值更佳,研究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J Am Coll Cardiol. 2015;对比指南显示,只有51.3%的患者接受适宜的抗凝治疗,其他患者治疗不足或过度,研究4月14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杂志。
1. 我国台湾学者一项研究发现,在评估心衰相关的代谢紊乱方面,代谢组学显示出有力的诊断价值;代谢产物较传统生物标志物(BNP)的预后价值更佳,研究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J Am Coll Cardiol. 2015;65(15):1509)
http://content.onlinejacc.org/article.aspx?articleID=2250029
2.一项欧洲单中心描述性研究显示,住院患者中AF的发病率为16.8%,且平均年龄较高。大多AF患者卒中风险高(CHA2DS2-VASc-score ≥2)。对比指南显示,只有51.3%的患者接受适宜的抗凝治疗,其他患者治疗不足或过度,研究4月14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杂志。
http://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15/04/14/heartjnl-2014-307059.abstract
3. 一项单中心研究显示,在心脏结构正常患者接受房颤药物治疗时,较大年龄、J波下降、心电图 QRS波加宽为促进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因素,可显著增加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研究4月15日在线发表于《心脏节律》(Heart Rhythm)杂志。
http://www.heartrhythmjournal.com/article/S1547-5271(15)00454-3/abstract
4. 51项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对减少冠脉疾病风险无效,研究4月14日在线发表于《心脏》(Heart)杂志。
http://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15/04/14/heartjnl-2014-306691.abstract
5. 术中密切监视活化凝血时间对于预防房颤消融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一项研究表明,采用达比加群或阿哌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的活化凝血时间明显长于华法林和利伐沙班,研究4月13日在在线发表于《心脏节律》(Heart Rhythm)杂志。http://www.heartrhythmjournal.com/article/S1547-5271(15)00429-4/abstract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