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76岁,10年前起开始出现劳累性胸闷痛不适,压榨样,休息后可缓解。4年前在其他医院行冠脉造影,提示三支血管病变。但患者拒绝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一直坚持药物治疗,可以耐受日常活动而无再发胸闷。14天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胸闷症状,逐渐加重,轻微活动(如快步行走、上二楼等)后即可诱发气促、胸闷,活动耐量明显下降,曾有双下肢浮肿。
![]() |
![]() |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76岁,10年前起开始出现劳累性胸闷痛不适,压榨样,休息后可缓解。4年前在其他医院行冠脉造影,提示三支血管病变。但患者拒绝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一直坚持药物治疗,可以耐受日常活动而无再发胸闷。14天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胸闷症状,逐渐加重,轻微活动(如快步行走、上二楼等)后即可诱发气促、胸闷,活动耐量明显下降,曾有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医院诊治过程中反复出现“急性左心衰”,保守治疗不理想,2011年5月11日收治入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心内科。
既往高血压病史17年。
入院查体 体温36.5℃,脉搏96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56/70 mmHg。急病容,半坐位。颈静脉充盈。双肺下野小水泡音。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 血肌酐168 μmol/L,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32 ml/(min·1.73m2),;心肌肌钙蛋白 5.6 pg/ml,血浆脑钠素2137 pg/ml。
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中下段、左室前壁中下段、下壁基底段、心尖部室壁变薄,搏动低平,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射血分数50%。
心电图 偶发房性早搏,Ⅱ、Ⅲ、aVF和V1~V3 等导联Q波形成,ST-T改变(图1)。
心脏和肾血管造影 心脏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图2);左肾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90%(图3),右肾动脉起始部狭窄70%。
诊断 ① 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Ⅲ级;② 双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③ 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组。
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诱发心衰易漏诊
老年人三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但部分三支病变患者可无明显心功能受损表现,其左室射血分数可正常,亦无心绞痛等缺血症状。本例患者反复劳累性胸闷痛10年,经药物治疗稳定4年。机械狭窄并未消除,造成心肌缺血的基础疾病仍然存在,保守治疗后心肌血氧供需在低水平达到平衡,日常活动可耐受。
老年冠心病患者短时间内症状加重,出现心衰,除考虑冠脉病变进展导致缺血加重,还须排除并存的其他疾病叠加于冠脉病变之上,诱发缺血加重及心衰。并存疾病中须考虑应激、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容量负荷、感染、肾功能不全、瓣膜病变等,其中肾动脉狭窄不少见且易漏诊。
肾动脉狭窄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衰的机制考虑为肾动脉狭窄时肾灌注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尿钠排泄减少,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心肌负荷加重和供血减少;如肾功能不全严重,堆积的有害代谢产物(如糖基化终末产物、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等)损害心肌,加重心功能不全。
肾动脉狭窄诊断的正确思路
目前,超声、核素、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影像学手段,均不能满意地评价肾动脉狭窄的功能学意义。正在研究的肾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可能是有效的工具。
临床病史在疾病诊断中的地位永远不应被低估。在目前无明确有效诊断工具的情况下,临床病史尤显重要。当患者出现难以明确解释的高血压、心绞痛、肺水肿、心衰或肾功能不全(尤其这些情况在短期内出现或加重时),必须考虑肾动脉狭窄的可能。功能性肾动脉狭窄可能与其他情况(如冠脉狭窄)并存,作用叠加。因此诊断功能性肾动脉狭窄不应采取排他方式,即完全排除其他病因后才考虑。
本例患者未接受肾动脉功能学检查,但是狭窄程度严重,临床表现高度提示狭窄的功能学意义。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手段
肾动脉狭窄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肾功能、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药物治疗为基础,介入治疗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外科手术治疗在临床上仍不可缺少。
目前并无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各种药物疗效,指南推荐均以高危高血压患者群的研究分析为依据。因为肾动脉狭窄患者RAAS系统被激活,所以包含RAAS拮抗剂的处方被推荐给大部分患者。他汀与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的证据,为其应用提供了依据。
1978 年,德国学者应用球囊扩张术,治疗了1例左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由于腔内技术的微创、可重复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替代传统手术而成为治疗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肾动脉介入治疗能使部分患者高血压和肾功能得以改善。但2006年的荟萃分析文章指出,目前仍无证据表明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比积极药物治疗能更好改善患者预后,其中包括2008年发表的ASTRAL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当然,由于ASTRAL研究手术指征过宽,影像学50%狭窄即可重建,严重影响对其研究结果的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治疗的中国专家建议指出,目前介入治疗的指征为:当血管直径狭窄≥70%,跨狭窄收缩压差>20 mmHg并伴有以下 1 项以上的临床情况,考虑行介入治疗,即① 高血压Ⅲ级;② 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突发或进行性肾功能恶化;③ 短期内患侧肾脏出现萎缩;④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类药物后肾功能出现恶化;⑤ 伴不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的急性肺水肿与左室收缩功能不匹配。
若患者有严重冠脉病变和肾动脉狭窄,治疗次序是先肾动脉后冠脉。理由是急诊冠脉重建并发症风险较高,尤其在患者仍有心绞痛或心衰时进行手术;肾动脉介入简单、安全、可以马上实施,部分解决病因,为进一步实现完全治疗创造条件。
本例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经过
患者入院后,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控制血压、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血管造影后,即对狭窄肾动脉行球囊预扩张,置入40 mm×23 mm裸金属支架。术后肾动脉狭窄消失(图4)。术后第2天血压138/68 mmHg, 血肌酐153 μmol/L。术后第4天出院,出院时心功能Ⅱ~Ⅲ级,出院后日常活动无再发胸闷。
原来建议患者1个月后再行冠脉旁路手术,因症状缓解,患者拒绝冠脉搭桥术,只接受药物治疗。术后1年回医院复查症状无加重,心功能Ⅱ级,血压146/70 mmHg,血肌酐134 μmol/L,继续药物治疗。
■ 点评
肾动脉重建可为实现心脏血运重建创造条件
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心内科 林展翼
本例老年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基础冠脉病变严重,短时间内心绞痛恶化,出现心衰,提示合并肾动脉狭窄可能。造影证实肾动脉严重狭窄。考虑冠脉病变为不良临床事件的基础,肾动脉狭窄为急性加重的诱因。
肾动脉重建可以简单、快速地实施,有效控制症状的急性发作,为进一步实现完全心脏血运重建创造条件。
本例患者没有按预期进行择期冠脉重建手术,随访发现患者冠心病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结果提示:① 肾动脉干预是有效的;② 如果合并肾动脉功能学狭窄,肾动脉重建作为一种“姑息”治疗,可能适用于一些不接受或无法实现心脏血运重建的患者;③ 即使可能实现冠脉重建,对合并功能性狭窄的肾动脉实施重建亦有潜在益处。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