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心血管

CIT2015:韩雅玲院士报告NeoVas首次人体研究

作者:孙云 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03-27
导读

CIT2015专题报道!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设计理念是,在完成支撑血管的使命后缓慢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理论上能规避永久性支架的副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多款BRS正在研发中,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在3月21日的首次报告研究专场,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报告了生物可吸收西罗莫司洗脱支架(NeoVas)治疗原发冠脉病变的首次人体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2个中心30例患者,初步评估置入NeoVas支

关键字: NeoVas | 首次人体研究 | CIT2015

CIT2015专题报道!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设计理念是,在完成支撑血管的使命后缓慢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理论上能规避永久性支架的副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多款BRS正在研发中,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在3月21日的首次报告研究专场,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报告了生物可吸收西罗莫司洗脱支架(NeoVas)治疗原发冠脉病变的首次人体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2个中心30例患者,初步评估置入NeoVas支架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支架置入后30天靶病变失败率,包括由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TV-MI)及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ITLR)组成的复合终点。

研究受试者主要为简单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排除1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左主干病变、开口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分叉病变等患者。

研究者将NeoVas首次人体研究的结果与ABSORB研究进行了比较。随访6个月,NeoVas支架置入后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20mm)与ABSORB队列B相似(0.19mm),支架近端晚期管腔丢失(0.19mm)与ABSORB队列A相似(0.23mm)。血管内超声(IVUS)显示,NeoVas支架置入6个月后平均新生内膜面积为0.33mm2,支架面积狭窄率为3.98%;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显示,95.7%的支架梁已被内膜完整覆盖,与ABSORB队列B相似(96.8%),支架弹性回缩程度也与之相似。随访6个月,无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等临床事件发生。

总体而言,初步结果显示了NeoVas支架在治疗原发冠脉病变患者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阜外医院徐波教授担任本项研究的协调负责人(Coordinator)。徐波教授介绍,BRS被业界公认为心血管介入领域的第四个里程碑。过去我国的器械研发和创新远滞后于欧美国家,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当下热门的BRS研发方面,我们国家至少没有落后。从目前结果来看,NeoVas支架的大部分特性与ABSORB支架相似,某些指标有差异。徐波教授强调,本次公布的只是6个月数据,NeoVas支架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不宜过度解读现有结果。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