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二年的锤炼,CIT作为“展示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原创研究成果平台”的意义日趋突出。③郑哲教授报告的评价中国复杂冠脉病变患者治疗策略选择适当性的大规模、前瞻性注册研究结果;
经过十二年的锤炼,CIT作为“展示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原创研究成果平台”的意义日趋突出。在第13届CIT大会召开之际,徐教授重申“合作(Cooperation)、创新(Innovation)、转化(Transition)”这一主题,并强调对这种“CIT精神”的解读和贯彻将延续到第二个10年。
又将与全球学者齐聚初春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一贯承载厚望、又一贯超出预期的CIT将献上一场怎样的学术盛宴?且听这位学术日程“总设计师”娓娓道来。
原创研究
CIT是中国心血管介入学界原创力量萌发和壮大的见证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耕耘,我们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徐教授说,这体现在近几年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中国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响亮——我们的优秀研究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尊重;也体现在CIT 2015年会的学术日程——CIT 2015入选的14项“最新揭晓”试验可圈可点,分三个层次陆续登场。
1. 3月20日开幕式后全体大会上,两项备受期待的大型随机对照研究(Late Breaking Clinical Trials from China)将获揭晓:
①由韩雅玲院士担任主要研究者、徐波教授报告的I-LOVE-IT 2试验亚组研究结果[对比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置入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②霍勇教授报告的DRAGON试验(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冠脉血管成形术的策略选择)主要安全性终点结果。
2.3月20日下午“特色最新注册研究”(Featured Late Breaking Registries)专场将介绍四项反映我国真实临床实践状况的大规模注册研究。徐教授说,RCT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为了更准确评价医疗措施对真实世界患者的效果和质量,同时我们逐渐认识到“大数据”对指导实践的价值,实效研究(outcome research)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今年CIT会议设置“特色最新注册研究”专场的原因和一大看点。这四项研究包括:
①杨跃进教授报告的CAMIRegistry初步结果,这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反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模式现状;
②陈纪言教授报告的中国冠心病患者优化抗血小板治疗大规模、前瞻性研究OPT-CAD;
③郑哲教授报告的评价中国复杂冠脉病变患者治疗策略选择适当性的大规模、前瞻性注册研究结果;
④蒋立新教授报告的China PEACE回顾性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研究10年结果。
3. 3月21日上午两场“首次报告研究”(First Report Investigations I&II)推介的8项研究侧重于新技术首次人体(first-in-man)试验和一些重要临床试验的随访数据更新等,前者涉及经导管左心室减容术“降落伞”装置、国产生物可吸收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冠脉内注射低氧预处理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经皮肾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重度心衰;后者则包括DKCRUSH-III研究3年临床疗效、RAPID试验、ERACI IV试验一年随访结果、目测版RESOLVE评分系统。
除上述在专题会场展示的14项研究之外,《导管术与心血管介入治疗》(CCI)杂志将出版“CIT中国特刊”,特邀高润霖院士担任客座主编、徐波教授和陈绍良教授担任副主编。在60篇原创研究投稿中,由中美双方审稿专家遴选出8篇,涉及冠脉分叉病变、新型支架平台、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中国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形态学特征等话题,很好地反映了中国介入临床研究现状。
技术革新
CIT 2015的另一个鲜明特色是创新性技术的引用和应用。以TAVR为代表的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技术(TVT)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也是CIT已持续数年、热度不减的课题。徐教授预期,随着国内自主研发瓣膜(自膨胀式生物膜叶瓣Venus A-Valve等)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TAVR在未来数年内将在我国迅速兴起,为大量外科手术高危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由高润霖院士领导、国内五家医学中心参与的Venus A-Valve临床试验已纳入超过100例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徐教授介绍,在筛选受试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很多,临床需求非常迫切。如果首个国产经导管瓣膜能在近一两年上市,将使大量患者获益;并将大大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技术可及性。
徐教授还提到,Venus A-Valve试验的影像学中心实验室结果提示,中国患者主动脉瓣有两大形态学特点,一是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将近50%,远高于西方人群;二是即使在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钙化程度也更为严重。这篇论文将发表在CCI-CIT中国特刊。
随着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研究证据的积累,其前景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和肯定,CIT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IT 2015特别设计了持续3月21日全天的BRS专题学术研讨会,可谓一本由全球权威专家讲授的“浓缩版BRS百科全书”。对于针对室壁瘤和终末期心衰的左室恢复治疗“降落伞”技术,CIT 2015则安排了两个板块:20日下午的专题研讨会、以及由高润霖院士牵头的“评估Parachute装置经导管左心室减容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单组临床研究”结果揭晓。
一些最新设备将在CIT 2015期间上市,例如全球最先进的血管造影机,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放射线剂量减少50%以上,这无疑可显著提高患者和介入医生的放射安全;多种新型功能影像学[如新型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FFR(血流储备分数)]设备也将在会议上展示,作为对“冠脉造影金标准”的革命性颠覆,心肌缺血的功能影像学诊断将对判断冠脉介入治疗的适用性、避免过度治疗、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并减少医疗风险至关重要,该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CIT2015也安排了系统全面的内容。
临床实践
徐教授特别推介了首次扩展至3月20日整天、分为9个会节的全体大会,几乎覆盖了当下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所有热点和争议性话题。谈到这一“重头戏”的设计思路,徐教授说“一条主要脉络是讨论去年最重要的临床研究证据怎样影响或转化为临床实践”,内容涉及TAVR(PARTNER试验数据更新)、BRS(ABSORB II试验)、复杂冠脉血运重建(DAPT试验)、STEMI(China PEACE、BRIGHT试验)等几大领域;此外,对慢性阻塞性病变(CTO)开通、TAVR、左主干/分叉病变、BRS等热门技术安排了来自全球优秀中心的手术演示,高超的手术技巧必将令参会者叹为观止。
手术转播是介入会的独特亮点和多数参会者心仪的“大片”,徐教授也提到,今年的手术转播场次更多、覆盖面更广,从冠脉领域的CTO、左主干/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钙化旋磨,到外周血管病变、结构性心脏病、左心耳封堵等。
众多国际联合会场各具精彩,其中EuroPCR@CIT专场延续了互动性和实战性极强的“how to treat(如何治疗)”模式,选取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对比STEMI仅开通犯罪病变或完全血管重建)两个典型的临床状况,通过术者讲解(我是怎样处理的)、国内外同道献言(我将如何处理)、听众互动、资深专家总结等几个环节,力求引人入胜,避免纸上谈兵。
新生力量
“青年医师研究奖决赛”今年将安排在会议的闭幕日,并作为“第七届临床研究专题研讨峰会”的一个会节。前期过关斩将的3名优秀青年研究者旗鼓相当,将通过10分钟英文演讲及5分钟答辩,对唯一的优胜者名额展开激烈竞争。谁将问鼎,颇具悬念,其颁奖仪式也将作为闭幕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3月19日下午首次设立“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奖学金颁奖和病例报告”专场,该奖学金由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CRF)与CIT合作设立,征集获益于反搏技术的典型病例,在80篇投稿中选出最优秀的13篇,其报告者将分别获资助参加2015年CIT和TCT年会。这又为青年医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舞台和机会。
年轻的我们,还等什么,快到CIT来吧!会议时间:3月19-22日
提前注册截止时间:3月2日
(提前注册可省300元哦~)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在这里,你可以获得什么?接触最新学术进展了解先进医学理念与国内外顶级专家交流展现自我才华......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