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缝隙连接与房颤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张存泰 来源:2012房颤论坛汇编 日期:2012-08-11
导读

         房颤是人群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可以达到1.5%,65岁以上老年人,其发病率可以高达5%,同时老年人因房颤而导致的中风也随年龄而增长. 虽然对于房颤的危害已经引起来广泛的共识,但对于房颤的机制仍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房颤机制较为经典的理论是Moe提出的多子波折返学说,近些年来人们对房颤的认识也逐渐完善,与所有的心律失常一样,房颤的机制仍然与触发和折返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组织内在的一些因素,如心房压力和容量负荷的增加导致了心房肌机械敏感的离子通道的激活,导致了心肌细胞自律性增加,

关键字:  缝隙连接 | 房颤 |  

  房颤是人群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可以达到1.5%,65岁以上老年人,其发病率可以高达5%,同时老年人因房颤而导致的中风也随年龄而增长. 虽然对于房颤的危害已经引起来广泛的共识,但对于房颤的机制仍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房颤机制较为经典的理论是Moe提出的多子波折返学说,近些年来人们对房颤的认识也逐渐完善,与所有的心律失常一样,房颤的机制仍然与触发和折返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组织内在的一些因素,如心房压力和容量负荷的增加导致了心房肌机械敏感的离子通道的激活,导致了心肌细胞自律性增加,这种增加的触发活动成为了房颤的导火索,同时由于心肌的纤维化或者其他的内在变化导致了心房肌细胞不应期的离散,这种增加的离散度成为了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当触发与不应期互相匹配的情况下折返便形成并长时间维持。同时由于房颤本身导致了心房肌的电重构,使得房颤得以长时间维持。

  既往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缝隙连接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肌细胞传导减慢在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缝隙连接是心肌细胞间电偶联的通道,它主要由两个相邻细胞膜上的半通道(Connxon)构成,而每个Connxon 由6 个缝隙连接蛋白(Connxins)构成,在心房肌主要表达Connxin40(Cx40)。其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之间的润盘处,此处也是心肌细胞间阻抗最小的地方,是细胞间电和化学偶联的通道。在心脏的不同部位,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是不一致的,这种异质性表达的增加,会导致缝隙连接传导的障碍,从而导致了心肌间电信号传导的不均一性. 

  在电生理标测过程中,90%的病人阵发性房颤的最早起源点位于肺静脉内或者心室流入道。 进一步的研究,在心房肌与肺静脉之间形成环形的肌袖组织在房颤的起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些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与心房肌相当,但缝隙连接蛋白CX 40的表达明显减少。这种缝隙连接蛋白的变化可能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将缝隙连接蛋白置于培养皿中培养的研究表明,除了典型偶联模式外,CX43与CX40,以及CX43与CX45也可以互相偶联。在房颤病人的右心房组织以及邻近部位,CX43表达的减少,同时CX40的分布也呈不均一性。在永久性房颤的患者,左心房CX40的表达是上调的,而CX43变化不大,相反,在瓣膜病导致的房颤患者,CX43和CX40的表达都增加。在房颤手术后病人的右房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0表达增加,这种蛋白表达的增加可能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各种病理状态下,房颤病人缝隙连接蛋白发生了重构,这种缝隙连接蛋白的重构以缝隙连接蛋白CX40的不均一性表达增加为主,由于缝隙连接蛋白的重构导致了心房组织,电传导的障碍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肽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在牛心房肌中提取出来的一类肽类物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房颤发作时,体内该类物质的分泌增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心律失常肽其可以开放缝隙连接,增加细胞间的电稳定性。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的是,其抗心律失常的同时,对动作电位时程,以及其他离子通道无明显的影响,至今未发现其有致心律失常作用。2009年合成的新一代可以口服的抗心律失常肽类物质----GAP134,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房颤的药物,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专题链接:http://zt.cmt.com.cn/zt/cafs2012/index.html

    阅读更多心血管科内容:http://circ.cmt.com.cn/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