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房颤与脑卒中的基因学机制

作者: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洪葵 胡金柱 来源:2012房颤论坛汇编 日期:2012-08-11
导读

         房颤致脑卒中的遗传基因学发病机制,为房颤脑卒中的危险分层提供新指标,国内外相关研究正在起步。GWS研究以“常见疾病、常见变异”与“微效基因共同作用”为理论基础,具有高通量、全面筛查、多阶段研究、多重验证策略、阳性结果反复确认与验证、结果可靠性强等特点,为目前房颤脑卒中遗传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基因学研究的成果为房颤致脑卒中后续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及切入点。

关键字:  房颤 | 脑卒中 |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均表明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同年龄组人群,房颤患者与无房颤患者相比,脑卒中风险明显增加。

  房颤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包括三大经典机制,心房结构/电/离子重构机制,以及基因学机制,其中基因学研究已成为房颤机制研究的新亮点和突破点。自《科学》杂志2003年报道房颤的第一个致病基因KCNQ1以来,到目前为止共发现20个房颤的致病基因,包括离子通道基因、神经递质基因以及核膜结构基因。非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的发现不仅是房颤遗传学研究的重大突破,而且对心律失常遗传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研究表明非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最终通过影响离子通道电生理特征而导致房颤发生,其相关信号通路是房颤治疗新靶点。全基因组关联(GWS)研究是目前研究疾病遗传易感性的一种新方法和技术。通过GWS已发现3个染色体区域的9个多态性位点与房颤高度相关。

  卒中是一种由外部因素、生活方式和基因等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疾病,其中探索卒中相关基因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200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最大规模的卒中GWS研究,结果显示位于染色体12p13区域靠近NINJ2基因的rs12425791位点与缺血性卒中相关联。另外两项GWS研究结果发现AGTRL1、PRKCH以及ARHGEF10基因相应功能性多态性位点rs9943582、rs2230500以及rs4376531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相关。

  近几年来,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为房颤致脑卒中的基因学机制提供了新证据和结果。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GWS和特定位点关联研究两个方面。2009年,《自然-遗传》杂志发表了一项最大规模的来自5个不同国家人群的房颤卒中GWS研究,结果显示位于染色体16q22区域ZFHX3基因rs7193343-T位点与房颤卒中相关联。另外一项GWS研究发现4q25区域rs2200733-T和rs10033464-T位点与房颤卒中相关联。

  特定位点关联研究方面,《卒中》杂志报道染色体4q25 rs1906591位点与房颤脑卒中有关,而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无关。《循环》杂志报道α纤维蛋白原Thr312Ala多态性对于预测房颤患者脑卒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它研究报道与房颤脑卒中相关的位点包括染色体4q25 区域rs2200733,糖蛋白Ia基因(GPIa)807C/T。

  总之,房颤致脑卒中的遗传基因学发病机制,为房颤脑卒中的危险分层提供新指标,国内外相关研究正在起步。GWS研究以“常见疾病、常见变异”与“微效基因共同作用”为理论基础,具有高通量、全面筛查、多阶段研究、多重验证策略、阳性结果反复确认与验证、结果可靠性强等特点,为目前房颤脑卒中遗传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基因学研究的成果为房颤致脑卒中后续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思路及切入点。 

  专题链接:http://zt.cmt.com.cn/zt/cafs2012/index.html

    阅读更多心血管科内容:http://circ.cmt.com.cn/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