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NPPAc.413T>C突变子的质粒,体外大量表达突变的ANP(mANP),与野生型ANP(wANP)比较对犬心房电生理的影响。由于目前公认AF发生可能和心房、肺静脉、心脏自主神经有关,我们将mANP、wANP和生理盐水(对照)通过微注射的方法分别注入右心耳、肺静脉、神经节丛等部位,观察mANP对这些部位电生理的作用。
心房利钠利尿肽(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亦称心钠素,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分离出的利钠利尿肽家族成员,是维持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及心血管稳态的重要调控因子。在临床上,很早就观察到ANP与心房颤动(AF)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AF发作时,部分患者小便增多,当时认为其机制是AF时ANP分泌增加所致。2008年,Hodgson-Zingman等研究了一个家族性AF家系的11名患者,发现编码ANP的基因NPPA(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 A)基因发生了突变,突变位点在染色体1p36-p35。并检测到上述患者ANP嵌合子的浓度显著升高;体外实验证实ANP突变体可显著缩短心脏的不应期。作者推测其致AF的机制可能通过cGMP信号通路导致心脏电生理的不稳定性。Dickey等对同一突变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研究发现,突变ANP基因(mANP)对ANP的受体影响轻微,其作用是通过调节ANP蛋白水解,使循环ANP浓度升高所致。以上研究证实ANP基因突变可导致家族性AF。但有下列问题尚未明确:1、散发性AF是否也存在ANP基因突变?如有,其突变位点是否与Hodgson-Zingman报道一致?2、mANP突变后导致ANP浓度增高,到底通过什么机制导致AF发生?
我们对384例散发性AF患者(均为孤立性AF)和844例对照人群进行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和突变分析,在NPPA上发现了6个突变体,其中2个在5'-UTR,2个在3'-UTR, 还有2个存在错义置换突变。其中三个突变体c.413T>C,c.*48G>A 和 c.*133G>T在844例对照人群中均未出现,其他三种突变现象也见于对照人群。所以,初步认定NPPA的上述三种突变和AF发生有关。我们重点研究了c.413T>C突变导致AF发生的机制。
我们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NPPAc.413T>C突变子的质粒,体外大量表达突变的ANP(mANP),与野生型ANP(wANP)比较对犬心房电生理的影响。由于目前公认AF发生可能和心房、肺静脉、心脏自主神经有关,我们将mANP、wANP和生理盐水(对照)通过微注射的方法分别注入右心耳、肺静脉、神经节丛等部位,观察mANP对这些部位电生理的作用。结果发现:
1、mANP对AF阈值(AF threshold, AF-TH)的影响:使用局部心肌不应期内高频刺激(HFS)测量房颤阈值。在右上、右下肺静脉和左心耳分别进行HFS,mANP和wANP均能显著降低AF-TH,且前者降低的幅度显著高于后者,对照组的AF-TH则无显著变化。
2、mANP对有效不应期(ERP)及AF易感窗的影响。所有部位注射mANP和wANP后,AF易感窗均显著增宽,且前者导致的增宽程度显著大于后者。注射所在部位的ERP均显著缩短,同样mANP导致的缩短程度显著大于wANP。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
3、mANP对心脏自主神经的作用。通过持续刺激右前神经节丛(ARGP)1mian,观察窦性心律变慢的情况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发现注射mANP3小时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显著增强。
由上述研究可以证实,NPPAc.413T>C突变可导致AF诱发阈值下降,心耳、肺静脉等部位的ERP显著缩短,AF易感窗增宽,所以NPPAc.413T>C突变可以导致AF发生,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激活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有关。
专题链接:http://zt.cmt.com.cn/zt/cafs2012/index.html
阅读更多心血管科内容:http://circ.cmt.com.cn/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