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南关于选择口服抗凝药物建议的积分标准未变,由于积分的细化抗凝治疗得到加强:除了低危患者(孤立性房颤、年龄<65岁)或存在禁忌征,所有房颤患者及均应行抗栓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I,A)。对于具体患者而言,抗栓治疗的选择应基于卒中、血栓栓塞和出血的绝对风险以及风险获益比(I,A)。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年龄<65岁的孤立性房颤,无任何危险因素),可不进行任何抗栓治疗,包括阿司匹林(IIa,B)。对于拒绝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或有服用禁忌的患者,可联用75~100 mg阿司匹林和75&nbs
继2006年发布《ACC/AHA/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后,时隔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2010年9月于瑞典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大会上发布了最新的《心房颤动治疗指南》,随后2011年初AHA/HRS也针2006年的指南进行了补充。新指南主要基于2006年以来的临床实践及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在2006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更新,这是一次房颤治疗理念的更新。
房颤的患病率一直被认为是0.4%~1%,由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房颤检出率偏低,房颤可因无症状而长期漏诊,而且很多房颤患者从不就诊,因此“真实”的患病率可达1~2%。
房颤临床危害表现为三升三降,三升:(1)死亡率增加:与窦律相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1倍。(2)住院率增加:因房颤住院患者约占心律失常住院者的三分之一。(3)脑卒中率增加:脑卒中患者约20%由房颤引起。与永久性和持续性房颤一样,阵发性房颤具有同等的卒中危险。三降:(1)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降低;(2)心功能下降;(3)认知障碍。
既往治疗房颤以消除和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主要以频率和节律治疗为主导。新指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以降低死亡率为直接治疗目标,即从根本上减少房颤危害,达到“三降三升”:降低死亡率、住院率、脑卒中率,提高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活动耐量。基于新的治疗目标,房颤治疗策略调整为抗凝治疗、频率/节律治疗和上游治疗,由于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抗凝治疗已经排在治疗总策略的第一位。
新指南增加了3项脑卒中风险评估危险因素的新指标:①>75岁或65~75岁者;②女性;③伴血管疾病。这使脑卒中危险因素从5个扩展为8个,最高积分从6分升至9分。称为CHA2DS2VASc评分系统。
新指南关于选择口服抗凝药物建议的积分标准未变,由于积分的细化抗凝治疗得到加强:除了低危患者(孤立性房颤、年龄<65岁)或存在禁忌征,所有房颤患者及均应行抗栓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I,A)。对于具体患者而言,抗栓治疗的选择应基于卒中、血栓栓塞和出血的绝对风险以及风险获益比(I,A)。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年龄<65岁的孤立性房颤,无任何危险因素),可不进行任何抗栓治疗,包括阿司匹林(IIa,B)。对于拒绝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或有服用禁忌的患者,可联用75~100 mg阿司匹林和75 mg氯吡格雷替代(IIa,B)。达比加群的抗凝疗效不低于华法令。
另外,指南首次推出了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包括高血压(SBP>160mmHg)、肝肾功能损害(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或生化指标提示胆红素达到正常上限2倍,转氨酶正常上限3倍;透析治疗,肾脏移植,血肌酐≥200µmol/l)、卒中、出血史、INR波动大、老年(如年龄>65岁)、药物(如联用抗血小板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嗜酒,共9分,以评价房颤患者出血风险。积分≥3分时提示“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治疗,均应谨慎,并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定期复查。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权衡低INR时卒中风险和高INR时出血风险,新指南仍推荐控制INR 2~3,没有降低INR的数值。
2006年房颤指南中,房颤持续时间<48 h者转复治疗前不需抗凝治疗,仅仅是持续时间>48 h者需要“前3后4”的华法林抗凝治疗。而新指南建议,房颤持续时间<48 h伴有卒中危险因素者,转复前也需进行急性肝素化抗凝治疗。
专题链接:http://zt.cmt.com.cn/zt/cafs2012/index.html
阅读更多心血管科内容:http://circ.cmt.com.cn/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