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房颤处理原则包括改善症状、预防房颤相关并发症。房颤患者需要纠正“易患因素”,设法减少和避免造成房颤发作的因素,需要根据房颤风险评估进行处理,避免房颤相关事件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可能的上游治疗。
在7月13日的第10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上,北京协和医院方全教授介绍了孤立性房颤的研究进展情况。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伴心脏结构异常,是心血管合并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孤立性房颤,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指那些无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的房颤。
近年来,研究发现,孤立性房颤具有非特异性ST—T改变、伴室内传导阻滞、致脑卒中的特点。研究还发现越来越多的相关基因位点和突变,这些突变影响离子通道功能。
研究还发现,孤立性房颤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睡眠阻塞低通气综合征(QSAS)、饮酒、耐力运动、发脾气和敌意、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隐形”高血压相关。其危险因素包括假日综合征、酗酒、喝浓茶、吸烟、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药物因素,其中,相关药物包括多巴胺、腺苷,支气管解痉药、乙酰胆碱类药物、皮质激素等。
其中,部分患者心房渐渐变大,房颤变成持续性的,合并症增加。因此,对于目前没有明确原因的所谓孤立性房颤患者,应密切观察,寻找可能的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方教授指出,孤立性房颤处理原则包括改善症状、预防房颤相关并发症。房颤患者需要纠正“易患因素”,设法减少和避免造成房颤发作的因素,需要根据房颤风险评估进行处理,避免房颤相关事件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可能的上游治疗。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