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缺血预适应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为我们打开了应用药物来模拟缺血预适应环境的大门。简单来讲,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短暂激活的细胞表面受体与缺血过程中激活的血管活性物质(腺苷、缓激肽、罂粟碱等)结合,这些受体是一系列复杂信号级联瀑布的源头,包括许多保护性激酶的释放(包括再灌注损伤激活的酶类、氧自由基及线粒体等),这些细胞因子都是药物治疗的靶点。众多研究(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均证实,心肌保护治疗可有效减小心肌梗死面积。
对缺血预适应的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为我们打开了应用药物来模拟缺血预适应环境的大门。简单来讲,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短暂激活的细胞表面受体与缺血过程中激活的血管活性物质(腺苷、缓激肽、罂粟碱等)结合,这些受体是一系列复杂信号级联瀑布的源头,包括许多保护性激酶的释放(包括再灌注损伤激活的酶类、氧自由基及线粒体等),这些细胞因子都是药物治疗的靶点。众多研究(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均证实,心肌保护治疗可有效减小心肌梗死面积。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杨跃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汪宇鹏、崔鸣、陈凤荣教授告诉我们,心房利钠肽(ANP)是心房肌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小片段肽类激素。
J-WIND是随机多中心对照研究,其中J-WIND-ANP旨在观察ANP在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和临床终点方面的作用。研究入选5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或ANP持续滴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NP治疗组肌酸激酶(CK)峰值明显降低,相当于梗死面积减小14.7%。
在6~12个月随访过程中,ANP治疗组患者心脏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有小幅提高。在最终平均2.7年的随访过程中,ANP能显著减少心源性死亡和因心力衰竭所致再住院次数。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
目前,有3种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应用于勃起功能不全的治疗,分别是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和他达那非。在过去几年中,这些药物潜在的心脏保护作用受到人们关注,并已在实验室研究中获得了支持性结果。
PDE-5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较复杂,但PDE-5抑制剂的缺血适应作用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mPTP)抑制作用的机制类似。
其他机制还可能包括:降低动脉血压、减少对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变力作用及一氧化氮的信号传导。
硝酸酯类药物
北京同仁医院常连芳博士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硝酸酯类药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心脏保护作用逐渐被发现,新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硝酸酯类药物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1988年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上的一项大规模荟萃分析证实了上述结果。但两项旨在评价硝酸酯类药物对接受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影响的大规模临床研究(GISSI-3和ISIS-4),却并未取得相似结果。
最近进行的一些临床研究报告了硝酸酯类药物在限制心肌梗死范围方面的潜在作用。安布罗(Ambrosio)等回顾性分析了GRACE(急性冠脉事件全球注册)研究的资料,观察了先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是否可在缺血事件中起到减少心肌细胞坏死的作用。研究者发现,长期接受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比例为18%,而在单纯初次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41%。同样,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接受硝酸酯类药物长期治疗者上述比例为82%,而初次应用组为59%。在早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中,如不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类型,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 的峰值均降低。
在一定的临床环境下,硝酸甘油是具有模拟心脏预适应作用的药物之一,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运动试验前24小时接受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减小心电图检查所提示的因缺血所致ST段压低的幅度,同时能减少ST段压低的总量,并缩短ST段恢复时间。
研究还显示,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前24小时应用硝酸甘油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与接受生理盐水注射的患者相比,这部分患者表现出ST段改变、室壁局部运动异常的改善及球囊扩张后胸痛评分的好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汪宇鹏、崔鸣、陈凤荣教授指出,曲美他嗪是哌嗪类衍生物,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使心肌在获得相同能量代谢的同时减少对血液中氧气的需求,为介入治疗术中球囊阻断血流时心肌的能量供给提供保障。研究发现,手术前服用曲美他嗪可减轻心肌的缺血性损伤,降低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一项纳入266例患者的研究报告表明,术前30分钟服用负荷剂量(60 mg)曲美他嗪可显著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cTnI水平。
环孢菌素
环孢菌素是目前公认的能模拟缺血后适应效果的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mPTP这一关键再灌注损伤机制来实现。
一项小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术中,接受环孢菌素治疗能使梗死面积减少40%。
他汀类药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汪宇鹏、崔鸣、陈凤荣教授指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稳定斑块、抗氧化应激、减少氧自由基产生等心肌保护作用,可有效减少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伊沃卡(Iwakura)等报告, 用心肌对比声学造影观察293例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入院前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服药组,且在室壁运动、心室腔大小和射血分数方面均优于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组。该研究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以外的心肌保护作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