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3个月,体重5 kg。其母孕37周时发现胎儿畸形,生后超声心动图(UCG)诊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2个月时,患儿曾因呼吸困难、紫绀加重来我院抢救。
病史简介
患儿男,3个月,体重5 kg。
其母孕37周时发现胎儿畸形,生后超声心动图(UCG)诊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
2个月时,患儿曾因呼吸困难、紫绀加重来我院抢救。
体格检查 发育落后,青紫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40%~50%,呼吸困难,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5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肝大。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⑴ 右心房增大,右心室壁增厚明显,房间隔向左心房膨出,室间隔连续完整,左心内径小;⑵ 彩色多普勒(CDFI)示房间隔卵圆孔5 mm有右向左分流;⑶ 三尖瓣环增大,CDFI示三尖瓣大量反流,连续多普勒(CW)示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TRVmax)为522 cm/s,肺动脉瓣跨瓣压差(PG)为122 mmHg;⑷ 肺动脉瓣见膜性闭锁,CDFI示肺动脉瓣未见前向血流,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发育可;⑸ 动脉导管未闭(PDA)约2~3 mm。
X线心脏像:肺血少,主动脉宽,肺动脉段凹陷,右心显著增大。
心电图:窦性心律,P波高尖,右心室肥厚。
诊断思路及方法选择
1
患儿发育落后,青紫貌,并根据SpO2和心脏杂音,考虑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2
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3
心导管造影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并除外其他心血管畸形。
手术方法
1
全麻气管插管后行右心导管,测右心房、右心室压,术中持续泵入前列腺素E1;
2
正侧位右心室造影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后,将5FJR4导管送入右心室流出道,使导管顶端置于肺动脉瓣下方中央;
3
正侧位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准确定位后,经5FJR4导管送入装有射频打孔导丝的同轴导管,采用BMC射频发生器,选择功率8瓦×2秒放电打孔;
4
成功后,将射频打孔导丝、同轴导管送入肺动脉,更换0.014 英寸×190 厘米导丝至肺动脉,从右股动脉送入网篮,抓住该0.014 英寸导丝,建立动静脉轨道;
5
从股静脉分别依次送入2 mm×20 mm、3 mm×15 mm、6 mm×20 mm和10 mm×30 mm扩张球囊,扩张肺动脉瓣,见腰凹切迹明显消失。
6
再次行右心导管及右室造影术(手术主要操作过程见图1~6)。
结果及随访
术前测右房压15/10(11) mmHg、右室压139/3(8)mmHg,右室造影示肺动脉瓣闭锁、流出道呈盲端;PDA为3 mm,肺动脉瓣环径为10.6 mm。
术后即刻右室压68/6(10) mmHg,肺动脉压28/16(22) mmHg,连续测PG为39 mmHg。右室造影示右心室→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顺序显影。UCG示肺动脉瓣最大开瓣径5~6 mm,左心内径增大,三尖瓣反流显著减少(手术前后UCG对比见图7~10)。
术后1天内拔除气管插管,面罩给氧,SpO2为94%~96%。术后2天血液动力学趋于平稳,术后3天血管活性药物渐减量,术后5天UCG示右心室前向血流通畅,PG为45 mmHg,左心室较前增大,PDA近闭合,卵圆孔双向分流。1周后出院。
术后3个月UCG示PG为25 mmHg,三尖瓣反流减轻,PDA闭合。术后随访3年恢复良好。
讨论
1990年,经导管介入治疗PA/IVS的方法改变了既往仅有外科手术的历史,可建立右室与肺动脉间血流,改善患儿低氧血症和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同时降低右室压,达到根治目的。
在进行PA/IVS介入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⑴ 明确是否为肺动脉瓣膜性闭锁;⑵ 明确右心室三部分结构、左心室、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情况及PDA大小;⑶ 须排除右室依赖性冠状动脉循环,必要时行主动脉根部造影确定,以防右室减压后的严重心肌缺血;⑷ 操作轻柔,打孔定位准确;⑸ 逐渐加大球囊直径,最后的球囊/瓣环比为1.0~1.2,避免超大球囊,以防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⑹ 仔细观察漏斗部,如有继发性漏斗部肥厚,在瓣膜扩张后,经球囊刺激可出现反应性漏斗部痉挛,影响肺血供。
小结
该患儿术前经严格筛选和反复讨论,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可见对PA/IVS小婴儿实施经导管射频打孔+肺动脉瓣球囊扩张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部分甚至可替代外科手术达到根治目的。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