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速成功消融的基本要点:1.明确心动过速的参与机制;2.消融靶点的精确标测;3.熟练操控消融导管能力;4.不同靶点部位应选择合适的消融导管;5.消融能量的合理选择;6.消融终点的可靠验证。
室上速射频消融操作常规
第三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于2月9日—12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召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任学军教授向广大医生介绍了室上速射频消融操作常规步骤及体会。
室上速成功消融的基本要点:
室上速射频消融的基本步骤
1、血管穿刺
其中,导丝的操作非常重要。
临床医生在进行锁骨下动脉穿刺时,需注意负压进针,透视下送钢丝,导丝尽量送入下腔静脉,确认是锁骨下静脉。
2、导管放置
放置导管过程中需注意:
①透视下送入导管是避免导管打结、导管折断的最有效方法;
②要动作轻柔,避免反复顶在同一血管分支,引起血管痉挛;
③送导管过程中,要注意导管的张力不要过大;
④还要注意导管的塑形。
3、程序刺激
程序性心脏刺激法是指在病人在自身窦性心律或心动过速基础上,利用程序刺激仪程序的输入一个或多个期外刺激,刺激心房或心室,观察心脏活动的变化,研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其用途是分析房室传导系统、心房和心室的电生理特性,诱发和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4、靶点判定:
①影像学定位:RAO 30°与LAO 45°结合时,利于定位;
②ASP(慢径的心房连接端)、慢径电位或碎裂的心房电位;
③靶点心内电图的特点:小A大V,A:V=1:2—1:6。
5、射频消融
消融时注意:
①交界心律是放电有效的标志;
②90%—95%以上会出现较慢心界心律,出现快交界时(损伤快径),停止放电,观察房室传导情况;
③注意交界心律室房逆传;
④出现AV间期延长时,停止放电。
消融体会:慢径消融存在消融风险。
①三尖瓣环与窦口间距大,希氏束位置高,下位法消融安全;
②希氏束位置低,与窦口靶点部位间距小,快径损伤风险增加;
③消融前必须清楚希氏束位置和窦口部的解剖关系,这至关重要;
④能稳定控制导管,严密监测下安全放电,快交界反应、AV间期延长需即刻停止放电;
⑤年龄小患者除非必需原则,宜延缓消融;
⑥如消融治疗,必须高度谨慎,包括电极置放;
⑦诱发困难者短阵心房刺激可增加诱发成功率。
消融成功标准包括前传和逆传消失。
在降低复发率方面,医生要确保在放电5s内阻断旁道,尽量减少移动放电,使用温控导管,保证局部温度在50°以上。
邻希氏束旁路消融需注意:
①靶点判断正确;
②靶点处导管能够控制稳定;
③小功率试放电旁路即刻阻断,有交界反应必须停止;
④可阻断旁路又无交界反应处为精确靶点;
⑤严密观察下递增功率巩固消融;
⑥终点达标,不宜过多巩固放电;
⑦如术者经验不足可放弃消融,不宜冒险操作。
⑧旁路有前传功能者加单级标测有助靶点的精确标测;
⑨靶点贴靠困难或不稳定者采用加强鞘支撑;
⑩下肢动脉弯曲但不严重者可用长鞘;严重弯曲、AS、换瓣术后、旁路位置甚前者须经房间隔途径。
最后,任教授总结,细节关乎成败,临床医生需要提高血管穿刺技术,规范导管操作技术,避免无温度监测下高功率放电,避免在心室起搏下消融间隔旁道。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