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高血压联盟区域大会暨第13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3日到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邀请来自全球、以亚太地区为主的高血压及相关学科医师代表参会。会上,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张维忠教授结合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了题为《血压测量的规范与进展》的报告,介绍了目前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三种血压监测方法。
2011年世界高血压联盟区域大会暨第13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3日到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邀请来自全球、以亚太地区为主的高血压及相关学科医师代表参会。会上,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张维忠教授结合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了题为《血压测量的规范与进展》的报告,介绍了目前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三种血压监测方法。
诊室血压测量
诊室血压水平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高血压并进行分级的标准方法和主要依据,因为几乎绝大多数已有的流行病学、临床随访和临床治疗试验证据,血压数据都来自诊室血压测量。
指南中详细给出了诊室血压的测量步骤,在此不加赘述。有几点需要注意:目前临床使用的血压计气囊都为长22cm~26cm、宽12cm的标准规格袖带,在进行肥胖者血压测量或进行下肢血压测量时结果均会有较大误差,所以在以上两种情况应选择配有大号袖带或特制袖带的血压计进行测量;我们知道在测量血压时需要使袖带处于心脏水平,所以在进行下肢血压测量时患者应取平卧位;因为诊室血压测量常常存在误差,且首次测量患者常存在应激反应而影响血压测量值的准确性,所以建议临床工作中测量血压2次取平均值,有条件者测量3次取后两次测量的平均值;有时患者需要取特殊体位进行血压测量,如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需取立位测量。
动态血压监测
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获得血压值,这种诊断技术称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ABPM克服了诊所血压测量次数较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等局限性,因此能较客观地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ABPM不仅可用于高血压的诊断评估,还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现隐蔽性高血压、检查顽固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以及评估血压升高程度、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
测量中需注意如下几点:自动测量血压时,佩戴袖带的上臂要尽量保持静止状态,因袖带位置移动或松脱可导致较大的数据误差或测不出;睡眠时上臂位置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准确性;部分数据因可信度较差,分析时应该舍弃;有效的血压读数次数应该达到监测次数的80%以上,每个小时至少有1次血压读数,否则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较差。
家庭血压测量
家庭血压监测(HBPM)可以提供日常生活状态下有价值的血压信息,在反映血压水平和评价降压治疗过程方面能弥补诊室血压的不足和缺陷;其不仅可测量长期血压变异,也可避免白大衣效应,因而也是 24 小时ABPM监测的重要补充。HBPM测量,有利于了解常态下的血压水平,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达标率。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血压测量基本上相同。测量中需注意,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考核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使用腕式电子血压计,任何情况均不推荐使用指式电子血压计。HBPM测量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测量方案,一般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1天测量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2~3遍,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最好能够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以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135/85 mmHg。此外,应考虑极少数人可能在自测血压时产生异常升压反应。对于精神焦虑或根据血压读数常自行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