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心血管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李剑明教授谈起搏器系统感染全球概况

作者:李剑明教授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10-20
导读

既往研究显示,起搏器/除颤器感染发病率为每年1.9/1000例患者,其中囊袋感染发病率为每年1.37/1000例患者。

关键字: 起搏器 | 感染

inserted image

  既往研究显示,起搏器/除颤器感染发病率为每年1.9/1000例患者,其中囊袋感染发病率为每年1.37/1000例患者。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近20年来,美国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感染发病率的上升远大于起搏器置入比例的增加,约是其3倍,起搏器系统感染问题日趋严重。

起搏器感染高危因素

  在起搏器系统感染中,主要为囊袋感染(52%)和感染性心内膜炎(23%)。起搏器感染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医生经验不足、使用类固醇或抗凝药物、近期接受起搏器更换手术、慢性肾功能衰竭、 、癌症、有其他部位感染引起的菌血症。

细菌种类决定治疗策略

  研究显示,对于有囊袋感染的患者,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可提高感染检出率(近50%的患者可发现瓣膜或导管赘生物)。故个人认为,对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患者,均须接受TEE检查。

  多数囊袋感染的患者,无论囊袋是否破裂或接近破裂,多数患者已有细菌依附于电极上,如不拔除电极,2年重复感染发病率超过50%。对此类患者,现有指南认为不应进行保守治疗。

  对于无囊袋感染、有脓毒症或菌血症的患者,应如何决定是否须拔除电极?这主要决定于感染细菌的种类。

  如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近40%的患者起搏器和电极导管会发现感染,即使TEE未发现赘生物,如患者有持续性(在使用抗生素情况下细菌培养阳性)、重复性(在使用抗生素时无细菌生长,而停药后细菌再次出现)、置入器械3个月内的菌血症,有人工心脏瓣膜,或ICD置入,须将起搏器和电极导管取出,如不取出死亡率约为9%。

  目前,激光取电极导管技术安全可靠,死亡率为0.8%。

  非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血症不易引起起搏器感染,多数发生在起搏器置入2年后,死亡率为4%。

新问题值得思考

  因器械或电极故障而进行更换的患者,发生系统感染的几率大幅增加。近期,欧洲一项研究(丹麦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初次起搏器置入的患者,起搏器感染发生率为1.82/1000例患者,更换起搏器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5.32/1000例患者。

  近期有研究发现,在首次起搏器置入时未发现囊袋感染和菌血症,而在进行起搏器更换时发现细菌定植者占30%,这可能与起搏器更换手术感染率增高有关。对于此类患者应如何处理,这是目前该领域值得考虑的课题。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