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心血管影像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以64排螺旋CT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心脏CT开创了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的新纪元;但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逐渐出现了“双刃剑”效应:从减轻患者痛苦,增加冠心病检出率而言,它是一把“利器”;从不合理使用可增加肿瘤发病率而言,它是一把“凶器”。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地正视其利弊,正确地帮助和引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选择。
近些年来,心血管影像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以64排螺旋CT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心脏CT开创了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的新纪元;但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逐渐出现了“双刃剑”效应:从减轻患者痛苦,增加冠心病检出率而言,它是一把“利器”;从不合理使用可增加肿瘤发病率而言,它是一把“凶器”。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地正视其利弊,正确地帮助和引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选择。
64排螺旋CT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那些主诉胸痛、气短等疑似冠心病患者更易接受,其中包括一些无症状、缺血性心脏病危险较低的患者。更有甚者把它作为一项健康体检项目在推广。在看到这项检查优势的同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关键的一点,即CT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对比剂过敏和对比剂肾病等安全性问题。PROTECTION Ⅰ试验于2007 年在50 家国际临床研究中心对冠脉CT血管造影(CTA)相关照射剂量的估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有效照射剂量为12mSv(5~30mSv,四份位8~18mSv),其辐射剂量与600次胸部X线检查相当,超过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辐射剂量的2倍左右。CT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破坏DNA分子结构,且修复难度大,这些难被修复的受损DNA可诱导点突变、染色体易位、基因融合等,随之而来肿瘤发病率增加。尽管目前改用前瞻性心电门控采集技术,配合低电压等使CT辐射量有所下降,但这依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规范合理应用心脏CT,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是心脏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2010年,由美国心脏病学基金学会(ACCF)发起,联合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成像学会(SCCT)、美国放射学会(ACR)等9家专业协会共同发布了心脏CT成像检查的最新适用标准。在该标准中,60种适应证适合应用心脏CT检查,52种适应证不确定是否适合应用此类检查,55种适应证不适合应用此类检查。该标准对临床适应证进行1-9分的评分,7-9分通常被认为该检查是合适的,4-6分被认为价值不确定,1-3分被认为没有价值。举例来说,冠状动脉或胸部其他动静脉起源异常评分为9分,属于适应证范畴;急性胸痛原因不明(鉴别诊断包括肺栓塞,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评分为6分,属于价值不确定;冠状动脉搭桥术后5年以内,桥血管和冠脉解剖的评分为2分,明确心肌梗死的评分为1,这些都属于非适应证范畴。
心脏CT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不可避免有欠缺之处。所以,我们要对心脏CT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进行适应证的评估,从而权衡利弊。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