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小结:1.I级:控制危险因素、ACEI药物;2.II级: ACEI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用或不用地高辛;3. III级: ACEI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4.IV级: ACEI药物, 利尿剂, 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病情稳定后慎用β受体阻滞剂。
一、心衰的定义
心衰是患者具有以下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 1典型的症状
– 静息及劳力性气促、疲乏、劳累及下肢水肿
• 2典型的体征
– 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湿啰音、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外周水肿、胸腔积液
• 3具有静息状态下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
– 心脏扩大、第三心音、杂音、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异常、BNP升高等
二、基本病因
• 1、原发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
心肌炎或心肌病
心肌代谢障碍
• 2、心脏负荷过重
后负荷(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等
前负荷(容量负荷)过重:心瓣膜反流、左右心分流、甲亢、贫血等
三、心衰的常见诱因
• 感染
• 心律失常
• 血容量增加
• 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 药物选用或停用不当
• 原有心脏病变加重
四、心力衰竭分类
1、急性、慢性心衰
2、左、右心衰和全心衰
左心衰:肺循环淤血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3、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收缩性心衰:收缩功能障碍、心排量降低
舒张性心衰:收缩功能尚未降低但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左室充盈压增高
五、心力衰竭的分期
1.A期:为有发展为心力衰竭可能的高度危险的病人,但没有心脏结构性病变的病人;
2. B期:为有心脏结构性病变,但从来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病人;
3. C期:为过去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并有心脏结构病变的病人;
4. D期:为终末期病人需要特殊治疗,例如机械循环装置、持续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心脏移植或临终关怀。
六、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 )
1.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心功能代偿期)
2.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度或轻度心衰)
3.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II度或中度心衰)
4.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充血性心衰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后加重。(III度或中度心衰)
七、Forrester泵衰竭分型
1.I 型 CI≥2.2 PCWP≤18 无周围灌注不足及肺瘀血,无泵衰竭临床症状及体征
2.II型 CI≥2.2 PCWP>18 无周围灌注不足、有肺瘀血,早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
3.III型 CI<2.2 PCWP ≤18 有周围灌注不足、无肺瘀血,见于右室梗死及血容量不足
4.Ⅳ型 CI<2.2 PCWP >18 有周围灌注不足及肺瘀血,严重类型
八、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测定
1.中心静脉压(CVP)6~12cmH2O
2.肺动脉压(PAP)12~30/4~l3mmHg
3.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6~12mmHg
4.心搏量(SV)60~70ml
5.心搏指数(SI)4l~51ml/m2
6.心排血量(CO)5~6L/min
7.心排指数(CI)2.6~4.0L/min.m2
8.射血分数(EF)0.5 ~ 0.6
九、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小结
1.I级:控制危险因素、ACEI药物
2.II级: ACEI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用或不用地高辛
3. III级: ACEI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
4.IV级: ACEI药物, 利尿剂, 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病情稳定后慎用β受体阻滞剂
十、舒张性心衰的治疗
1.Ca通道阻滞剂,改善心肌主动性舒张,用于肥厚型心肌病β受体阻滞剂,改善心肌顺应性
2. ACE抑制剂,控制高血压,改善血管及左室重构,改善舒张功能
3. 尽量维持窦律,保证心室舒张期充分的容量
十一、顽固性心衰的治疗
1. 寻找潜在未控制的病因,感染,炎症等
2. 改善机体代谢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改善肝肾功能
3. 血液超滤
4. CRT治疗
5. 干细胞移植治疗
6. 心脏辅助泵治疗
7. 心脏移植治疗
(本文在第八届中国血管医学大会报告)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