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会开幕演讲中,美国科学院院士、“医疗结果评价研究”领航者之一克鲁姆霍尔茨(Krumholz)教授指出,“患者不仅是患病的个体,还是我们的同事”,而医学实践努力的方向应是“更加以患者为中心,更加关注患者个体”。
在大会开幕演讲中,美国科学院院士、“医疗结果评价研究”领航者之一克鲁姆霍尔茨(Krumholz)教授指出,“患者不仅是患病的个体,还是我们的同事”,而医学实践努力的方向应是“更加以患者为中心,更加关注患者个体”。
冠脉支架类型决策:应考虑哪些因素?
在“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和临床决策”论坛上,美国梅奥诊所Ting教授的演讲似乎为Krumholz教授的观点作了绝好的注脚。
他的题目为《冠脉支架类型决策:应考虑哪些因素?》,但他并未过多讨论技术因素,因为临床医生对药物洗脱支架(DES)与裸金属支架(BMS)各自的优劣势非常熟悉。Ting用一张漫画揭示了演讲重点,漫画上表情傲慢的医生耳朵里塞着听诊器,用手将听诊器体件死死堵住了患者的嘴。
在Ting倡导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共同医疗决策 (patient-centered shared decision making) ”中,研究证据在医疗决策中的权重仅占到1/3,而患者取向和患者背景是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DES较BMS最突出的优势为再狭窄率低,劣势则为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为降低该风险,医生将为患者处方长达12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因此可能导致出血风险、患者依从困难、影响外科手术和氯吡格雷抵抗等问题。其中,医生往往忽视患者对长期服药的依从性问题。事实上,2006年一项研究显示,接受了DES置入的急性心梗患者中,13.6%在30天之内停用氯吡格雷,而停用者的12个月死亡风险高达坚持服用者的9倍!
而关于患者意愿,有多少医生会详细询问和耐心倾听呢?
随后,Ting提供了两个详细的临床案例,分别是一名前降支近段严重病变+右冠脉严重病变的62岁女性和一例前降支近端长段严重病变的66岁男性,并请听众选择治疗方案。现场医生就选择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还是支架置入展开了争论。最后,Ting总结道,如果按现有研究证据,对第一例更应行CABG,但她强烈要求DES置入治疗;对第二例分歧更大,在梅奥诊所,介入科和心脏外科专家与患者一起讨论,将可能的治疗方法及相应研究证据详细阐明并倾听他的意见,最终患者选择了机器人辅助的微创CABG。
Ting反复强调,对于这两个病例,选择哪项治疗都无绝对的对与错,但需要和患者一起做出决策,尊重患者的取向。
房颤抗凝治疗: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药物?
与Ting教授演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医学院 Chan教授的演讲《房颤抗凝治疗: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
为回答房颤患者中阿司匹林与华法林疗效与安全性对比、氯吡格雷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新型抗凝药(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评价三个问题,Chan教授首先回顾了该领域一系列标志性临床研究的结果,包括Active-W、Active-A、RE-LY、ROCKET-AF、AVERROES等,将上述药物在房颤患者中的使用价值做了一个“排行榜”(图1)。
然而,Chan教授强调,治疗必须以患者为中心,除了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之外,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方面的因素、特别是费用。例如,研究证据表明,就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而言,达比加群较华法林总临床获益为降低卒中发生率0.5%/年。但在美国,达比加群治疗每天的花费折合人民币约38元,而华法林治疗仅折合人民币不足1元。这就需要综合权衡、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尊重其取向。
■相关链接: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