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性晕厥是吞咽时或吞咽后瞬间出现的脑供血减少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由于发生例数较少,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由于吞咽时刺激食道神经系统导致血压下降或缓慢、房室阻滞等心律失常发生。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报道 2 例吞咽时出现心脏停搏引 起晕厥。
病例 1
患者男性,68 岁,以晕厥原因待查收入院。
患者自 04 年起,进食过程中间断出现黑朦,发生晕厥 4 次。晕厥时无双眼上翻及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每次持续几秒至几分钟不等,均自行缓解,醒后周身出汗。发作前无心慌、胸闷及胸痛感。
患者自 02 年起出现阵发性心慌,就诊阜外心血管医院,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房 扑动”,予胺碘酮治疗,患者间断服用。自 06 年起心律为持续性心房扑动,予比索洛尔 2.5mg 控制心室率。动态心电图检查,心房扑动律,平均室率 70-80 次/分,传导比例基本为 3:1。
既往无高血压,无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无吸烟及酗酒史,无上腹不适及反酸嗳气等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已除外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晕厥。入院后查体:血压 120/70mmHg, 心率 80 次/分,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颈动脉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超声心动图示左房 53mm, 左室舒张末径 46mm, 室间隔厚度 11mm, 多普勒检查示二三尖瓣少量反流;胸片示双肺轻度淤血;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患者入院常规心电监测示持续心房扑动律,心室率平均 80 次/分,未见 长 RR 间歇。入院第三日,患者在进食午饭过程中突感黑朦,10 余秒缓解,此时血压 100/70mmHg, 心电监测示 RR 间歇 4.8s,患者症状与既往发作时相似。
临床诊断: 心律失常—持续心房扑动,间歇性三度房室阻滞,吞咽性晕厥。治疗予单腔起搏器植入(MetronicSES01)及比索洛尔2.5mg 日一次。
病例 2
患者女性 。
患者自年轻时出现进食或饮水时头晕、出汗有时黑朦,每次持续数分钟不等,一直 就诊神经内科,改善脑供血治疗,疗效不好。后就诊我院门诊,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进食发生晕厥前反应时可见窦性停博,最长 6S,患者所诉症状与既往相似。临床诊断:心律失常:窦性停搏,吞咽性晕厥。
入院后行双腔起搏治疗(Bitronic philos), 随访 2 年未再出现晕厥前反应。
吞咽性晕厥是罕见的晕厥, 一般与食道疾病相关,如食道狭窄、食道失弛缓症、肿瘤等,也发生于食道功能 及解剖结构无异常及病变的患者。另外还可发生于心脏病变者,如下壁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等。
吞咽致晕厥时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停搏,完全性房室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等,其中以房室阻滞常见。
其发生机制包括:
1)食道自主神经和心脏的迷走神经异常;
2)食道下端机械、化学感受器异常;
3)刺激舌咽 神经;
4) 神经体液因素影响如肾上腺素、一氧化氮。
上述机制可使吞咽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血压下降或缓慢性心律 失常使脑血流灌注减少从而引发晕厥。吞咽性晕厥诊断要有与吞咽相关晕厥的病史,同时通过心电或血压监测到与吞咽晕厥或晕厥前反应相关的心律失常或低血压,同时除外神经系统异常。
本两病例特点为黑朦或晕厥均发生于进餐时,同 时监测到与症状相关的房室阻滞或窦性停搏,左房内径 53mm。引起该患者晕厥的原因可能为扩大的左房与食道紧贴,使 食道受到挤压而相对狭窄,当进食时食道下端机械感受器受到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经延髓孤束核的心-呼吸核兴奋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兴奋心脏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出现缓慢心律失常。
吞咽性晕厥治疗如为食道疾病引起可通过外科手术纠治;
如为刺激迷走神经药物所致(地高辛或 ACEI 等)可停用或减量;
也可应用迷走神经抑制剂如阿托品,或提高心室率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对于吞咽时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患者可行永久起搏器植入。
本两例患者行起搏治疗,随访至今未在发生晕厥及晕厥前反应。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