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速风暴”是指24小时内自发2次或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并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须紧急治疗的临床征候群。因室速或室颤而引发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频繁放电称被为“电风暴”,也是一种“室速风暴”。 约25%~30%的“室速风暴”可引起心脏性猝死(SCD),预后恶劣,处理棘手,备受临床关注。
“室速风暴”是指24小时内自发2次或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并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须紧急治疗的临床征候群。因室速或室颤而引发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频繁放电称被为“电风暴”,也是一种“室速风暴”。 约25%~30%的“室速风暴”可引起心脏性猝死(SCD),预后恶劣,处理棘手,备受临床关注。
临床上,室速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急症情况)、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稳定期)和预防SCD(自始至终)。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和基础心脏病的严重程度是评估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但恰当治疗措施的选择还有赖于对心律失常病因和机制的理解,对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恶化的相关医疗状况的评估以及对心律失常治疗风险获益比的评估。
注释1 血流动力学稳定/不稳定室速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为单形性非持续性室速(NSVT)或持续时间较短(或频率较慢)的持续性室速(SVT)。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心律失常伴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表现有晕厥前兆(头昏、头晕、乏力或虚脱、黑蒙)、晕厥、急性心肌缺血等,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诱发或促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不全、休克或心脏骤停、SCD;持续时间较长或频率较快的单形性SVT、多形性室速或尖端扭转型室速多属此类。
注释2 “室速风暴”的基础病因及诱发因素
●基本病理基础:器质性心脏病变。包括结构异常性心脏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及原发性离子通道疾病(如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速等)。其中,ACS引起的“室速风暴”总体发生率最高。
●主要诱发因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此时,神经末梢释放大量儿茶酚胺,通过β肾上腺素能受体等,使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严重失控,进而造成心电生理明显异常,在有心脏病理基础的情况下易发生“室速风暴”。
●其他诱发因素: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力衰竭、不适当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儿茶酚胺类药物应用、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尤其是重度低钾和(或)低镁、严重酸中毒]、创伤、ICD放电所致恐惧或焦虑等在部分病例中发挥了重要的触发作用;非心源性疾病(如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重症胰腺炎、嗜铬细胞瘤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导致“室速风暴”也并非少见,应予以注意。
注释3 关注SCD高危人群
●SCD高危人群:具有导致首次冠脉事件多重危险因素的人群、有任何冠脉事件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30%或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复苏者、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院外心脏骤停、新发心力衰竭、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后6~18个月SCD风险最高,但LVEF<3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个月死亡率最高。
●正确评价室速患者症状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几项研究警示我们,多数SCD患者在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即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痛、头昏或头晕等预警症状,尽管并非室速特异性,但确可能是结构性心脏病的早期征兆。
●正确处理可能具“潜在”病理意义的有症状NSVT:及时进行恰当监护和细致观察,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心肌损伤与心脏功能标志物等检查,综合评价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相关,基础心脏病及严重程度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等。同时,全面关注SCD危险因素对确定室速治疗不可或缺。既要避免因“积极治疗”可能造成的医源性不良后果,也要避免因“消极”随访而失去最佳防治时机。
作者:卫生部北京医院急诊科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张新超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