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登录,我要注册

心血管

【视频】房颤治疗策略:节律vs频率控制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延宗 张晓红整理 来源: 日期:2011-07-19
导读

         7月2日,在第15届中国心律学大会的“心房颤动论坛——2011的共识与剖析”论坛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延宗教授做了“房颤治疗策略:节律vs频率控制?——争论带来的误区”的报告。杨教授指出,房颤缺乏有效的“节律控制”方法。有关比较控制房颤“律”与“率”的试验——PIAF/2000年,AFFIRM/2002年,RACE/2002年,STAF/2003年等,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没有明显差异,并且节律控制组的卒中发生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

关键字:  心律 | 房颤 | 杨延宗 

房颤治疗策略--节律vs频率控制

  7月2日,在第15届中国心律学大会的“心房颤动论坛——2011的共识与剖析”论坛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延宗教授做了“房颤治疗策略:节律vs频率控制?——争论带来的误区”的报告。

  杨教授指出,房颤缺乏有效的“节律控制”方法。有关比较控制房颤“律”与“率”的试验——PIAF/2000年,AFFIRM/2002年,RACE/2002年,STAF/2003年等,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没有明显差异,并且节律控制组的卒中发生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

  由于21世纪初公布的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在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及病死率等方面,“律”与“率”两种策略无显著差异,因而临床上在房颤治疗策略的选择中,不加选择地把“频率控制”作为首选和一线方法成为趋势,尤其对于持续性房颤。国内住院患者房颤治疗的现状显示,用室率控制治疗者>80%。

  目前人们对于房颤发生机制趋于认同,阵发性房颤主要为PV触发;持续性房颤主要为PV触发和LA关键区折返。

  多项研究显示,导管消融治疗(76.3%)控制节律优于药物治疗(22%)。新的抗房颤药物进入临床,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2010年欧洲房颤新指南中,决奈达龙成为房颤节律控制的IA类推荐。2011年ACCF/ACC/HRS指南更新,决奈达龙取代了胺碘酮一线药物的地位。

  我们认为“率”与“律”各有其最佳适应人群;高危房颤患者更应强调节律控制;快慢综合征患者应首选射频消融术(RFCA)节律控制;用好胺碘酮可提供节律控制的有效率;阵发性房颤(PAF)是向持续/持久房颤过渡的“链”;用好普帕酮可有效减少PAF发作频度;食道超声指导电复律可缩短持续房颤的持续时间;选择频率控制时心率控制并非易事;抗凝治疗不以“率”与“律”策略而有不同;对于较轻的老年房颤患者,包括合并高血压和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室率控制治疗是合理的治疗手段;对年龄较轻患者,特别是孤立性PAF,节律控制可能是较好的初始治疗方案。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