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第五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现场报道

作者:王娣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6-07
导读

         在5月27日会议开幕式之后的全体大会主旨演讲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重点就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PAVR,亦即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作了概括与分析,并对经皮瓣膜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inserted image

  在5月27日会议开幕式之后的全体大会主旨演讲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重点就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PAVR,亦即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作了概括与分析,并对经皮瓣膜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 主旨演讲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现状与未来

  全球及国内应用现状

  目前全球超过35000例患者接受了PAVR,新近报告病例增多,效果越来越好。手术成功率达93.3%~98.4%,患者30天死亡率为8.5%~12.7%。葛教授强调,由于目前入选的均为高危患者,该死亡率数字可接受。

  目前对PAVR患者随访时间最长(超过3年)的一项研究提示,患者总体生存率为57%;跨瓣压由术后10 mmHg升至3年时12.1 mmHg(P=0.03);84%的患者术后有轻微至轻度反流,随访期内反流情况稳定或有所改善;无病例发生瓣膜腐化或移位、支架断裂变形等事件。

  关于国内在经皮瓣膜置换领域的探索,上海长海医院秦永文教授自2008年即开展了相关动物试验。去年10月3日,葛教授成功实施1例人体PAVR。目前,他的团队已成功完成3例。

  PAVR适应证:呈拓宽趋势

  葛教授指出,当前PAVR主要适应证被界定为:①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瓣膜口面积<1 cm2);②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EuroSCORE)≥20%或美国胸金宝搏版本 会(STS)危险评分≥10%,如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胸廓畸形、心脏外科术后等;③无心脏血栓,无流出道梗阻,三叶式主动脉瓣;④瓣环内径、主动脉瓣内径、外周动脉内径适宜。

  他同时指出,随着技术改进和证据积累,一些新适应证也逐渐获认可,如:①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②外科主动脉换瓣(尤其是生物瓣)术后、长时间使用的人工瓣膜退化致瓣膜狭窄或功能障碍(“瓣中瓣”技术);③PAVR术后瓣周漏。

  影像测量技术的进步将助力PAVR发展

  要成功实施PAVR,准确测量主动脉及外周动脉内径、特别是主动脉瓣环内径是至关重要的前提。目前主要的影像学手段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多排CT(MSCT)、冠状动脉造影(CA)等。

  虽然各种方法测量所得主动脉瓣环直径相关性较好,但仍有差异。葛教授提到,例如依据TEE或MSCT测量的瓣环内径可导致15%~40%的患者接受不同的手术策略,即选择不同型号的瓣膜。

  葛教授对上述各种影像学方法的特点及优劣对比作了简要分析。他指出,TTE及TEE较MSCT重复性更好,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变异更小。其中TTE测量方便,但成像清晰度较差,在某些病例中可能会明显低估主动脉瓣环内径;TEE成像清楚,重复性好,在目前缺乏金标准的情况下,可能为估测瓣环、选择瓣膜型号的最佳手段。MSCT在评估是否合并冠脉疾病、瓣膜钙化程度、外周血管是否适合PAVR方面有很大价值。主动脉根部造影在评估升主动脉内径、有无合并冠心病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测量主动脉瓣环准确性较差。

  葛教授在演讲结束时对经皮瓣膜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他认为,随着器械更新和改进,手术经验及技巧不断积累,技术疗效及安全性将不断优化,适应证不断拓宽,病例数及能开展手术的中心也必然增多。同时,他也期待着“价廉物美”的国产器械出现。

  ( 王娣 根据葛均波教授演讲摘要整理)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